,午门还要悬灯,赐宴百官,皇帝亲临观灯,与大臣作诗。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常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实际上禁城之内从不斩人,午门之外并非刑场。但在明代,大臣如果触怒皇帝,常要受廷杖(打屁股),受刑地点就在午门外御路东侧,也有被棍打死的。清代一般不再用廷杖的刑罚。
外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宫城中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派将出征、金殿传胪、赐宴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前休息的地方。每逢加皇太后徽号和祭祀的前一天,皇帝在这里阅览奏章和祭文。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仪式时,要先到这里来看种子、农具和祝辞。清朝皇帝每10年修一次家谱(即玉牒),皇帝阅视时,也在中和殿举行仪式。中和殿后是保和殿。皇帝册立皇后太子时,去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之前,先在这里穿礼服戴冠冕。清代皇帝每年除夕和元宵在保和殿宴请满朝大臣。
内廷前殿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有暖阁九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三张,共27张床,皇帝可以随意换床睡觉,以防被人暗害。明朝的一些宫廷命案,都是在乾清宫发生的。清朝顺治、康熙帝仍在乾清宫住。雍正帝搬到养心殿以后,乾清宫就成了内廷举行典礼、接见官员的地方。乾清宫正屋内挂有一块“正大光明”匾,匾后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明代皇帝都是公开册立太子。清康熙帝因有35个儿子,两次废立皇太子,矛盾很大。雍正继位后就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办法,事先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名字,一式两份,一份带在皇帝身边,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等皇帝死后,由大臣们开启储匣,宣布御书指定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个皇帝都是被秘密立储的。
养心殿原是康熙的书斋,雍正搬到这里后,清代诸帝都把这里当作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最西的一间,因乾隆帝将所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xun 寻〕的《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品藏在这里,所以命名为三希堂。养心殿的东暖阁是皇帝寝宫。同治、光绪时,慈禧在这里垂帘听政。辛亥革命发生后,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此宣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内廷西六宫中的储秀宫,曾是慈禧的住处。它与翊坤宫、体和殿组成一个院落。布置陈设极其奢侈豪华。慈禧在体和殿吃饭,每天正餐两顿,小吃两次。每顿饭主食50多种,菜120多种。每天用肉500斤、鸡鸭100多只,每顿饭要450多人侍候。面前摆三张描金大方桌,平时喜欢吃的放在前面,慈禧只尝几样,其余都是摆排场的。
外东路的太上皇宫,是乾隆准备在当满60年皇帝以后退休养老的地方,所以宫殿的名称都是希望长寿,得遂心愿的意思,如乐寿堂、遂初堂、符望阁、颐和轩等。宁寿宫旁还有一个占地5920平方米的花园。慈禧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后由储秀宫搬到乐寿堂来住。现在乐寿堂已被辟为珍宝馆,其中金发塔、大禹治水玉山子、象牙席等都是稀世之宝。外东路还有一口著名的珍妃井。珍妃是光绪的宠妃,13岁时与姐姐同选入宫,美丽聪慧,很得光绪欢心,但被慈禧厌弃。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她打入冷宫。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逃往西安,临走前命人将珍妃推下井去。这年珍妃才25岁。
紫禁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高大的角楼,多角、多檐、多屋脊的造型使角楼的轮廓具有玲珑绚丽、参差错落之美,同时又显得端庄雄伟、气势不凡。角楼坐落在城墙转角处,又以城墙下的护城河水为对景,与落在水面上的倒影相辉映,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三海
位于紫禁城西侧,指中海、南海、北海。水从玉皇山引来,从德胜门水关流入,汇成大池。金代在湖水中积土为岛,取名琼华岛。元称中海和北海为太液池,明初太监开挖南海,到明后期才有三海的区分,一直沿用至今。中南海在清代大加拓建,每年都要举行几次隆重盛大的游乐活动。如阴历七月十五建“盂兰盆会”(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作的佛事),放数千盏荷花灯入水飘浮。八月中秋前后,皇室在此校射。冬天八旗禁军在冰上游戏,同治、光绪年间还有滑冰表演。中南海里的小岛叫做瀛台,原是帝王后妃的避暑地。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帝囚禁在这里,关押了10年之久。
北海占地68公顷,水面占一半以上。园中北岸的主要建筑和东岸的部分建筑大多是在乾隆时期修成的。全园布局以琼华岛为主,白塔山南坡寺院依山势排列,直到山麓岸边的牌坊,通过横跨水面的石桥与团城相连。东岸与北岸各组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形成意趣不同的各个风景点。既有江南园林的风味,又保持着皇家园林的特色。北岸西天梵境西面的九龙壁,是北海最著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