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它是唐三藏放经的经塔以外,还因为这里地近风景区曲江,唐代诗人凡来长安,都要登塔凭眺长安风光,吟诗抒发感想。一部《全唐诗》中,与它有关的作品不胜枚举。这座塔在唐代还是进士金榜题名的地方。唐朝设科举进士,进士科最难考,录取人数很少。考中进士的人先在曲江举行宴会,叫做曲江会。然后集中到慈恩寺,推举擅长书法的人把考中者的名字刻在砖上。“慈恩题名”也成为后人爱模仿的一件风雅之事,现在慈恩寺中还可以看到不少题名的碑石。小雁塔在大雁塔附近,原来是唐代著名佛寺大荐福寺的佛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四角的密檐式砖塔,塔身宽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形成秀丽的流线形轮廓。这座塔经历过70多次地震,原高15层,塔顶震毁,剩13层。据底层门楣上明代人王鹤的题字说,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时,小雁塔从顶到底,中间裂开一尺来宽的大缝,塔身分为东西两半。到正德末年再次地震时,裂缝一夜之间又合在一起。现在仍可看出明显的痕迹,游人到此,无不称奇。
隋唐时期的建筑,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所以大雁塔、小雁塔弥足珍贵。此外,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也以唐代木构建筑闻名于世。
佛光寺
在我国以及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寺初建于北魏,现仍保存有北魏的砖塔、唐代以及金元明清的各朝建筑。东大殿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时所造,建在岩石上,后部柱子的基础是凿山时预留出来的,极其坚固,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大殿台基很高,殿檐伸出深远,檐下外柱有古朴的斗拱承托梁架。斗拱体型很大,结构复杂,高度约为柱高的2/5。檐部转角处加长角梁后尾,利用这一根悬挑的木构件,保证檐头前端不向下沉陷,设计非常科学,在我国木结构建筑中不多见。殿顶上的脊兽都是黄绿色琉璃瓦烧制,正吻为一对高大的琉璃鸱〔chi 吃〕尾。整座大殿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南禅寺
在山西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是一座乡间小庙。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比佛光寺东大殿还早,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殿前月台宽敞,整体梁架结构简练。1974—1976年对大殿进行落架大修时,发现殿内两根最大的木构件早已劈裂弯垂,施工中将屋顶上的瓦件泥背拆除后,西边的大梁自动弹回,拆卸后经反转压平,即完全恢复平直。东边的大梁经反转压平,仍有些弯曲。历经1200年的木构件仍能保持这样的弹性,令人惊奇。此外,梁架最上部有一个三角形人字架,榫接仍相当牢固,这说明唐代建筑在顶部使用三角人字架已经普及到偏僻的山村,由此也可见出当时建筑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广州光孝寺
在广州市内,是岭南古刹胜地。寺址原是西汉时南越王赵建德的故宅,三国时改建为寺。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才改名为光孝寺。从东晋到唐代,印度高僧到寺内讲法的很多。唐代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得到五祖弘忍秘传的衣钵后,逃到岭南,在猎户中藏了16年,怕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找到他夺回衣钵。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他到此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恰逢风吹幡动,有两个僧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慧能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自己心动。此话顿时惊动众僧。印宗过来问明是禅宗法嗣,便拜他为师。慧能既已公开自己的身份,当时就剃发受戒,公开传播禅宗,正式成为禅宗六祖。从此禅宗分出南北两宗,南宗以慧能为初祖。神秀在北方称北宗。由于南宗支派繁衍,其宗旨最合中国士大夫的口味,因而成为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宗派。现光孝寺内的建筑多数与纪念慧能有关。如六祖殿内有2.5米高的慧能坐像。殿东的碑廊内,有六祖像碑等石刻,提供了研究六祖和南宗的重要资料。睡佛楼下层设有风幡堂,建于仪凤元年,即为纪念慧能论风幡而设。大殿后面菩提树下有瘗〔yi益〕发塔,慧能在此剃发受戒后,寺住持僧法才将他剃落的头发埋在树下,建了一座高7.8米的砖石小塔。
光孝寺内还有两座我国现存最古的铁塔。是五代南汉国所建。南汉大宝六年(公元964年),南汉主刘〔G厂〕的太监龚澄枢和邓三十三娘捐造西铁塔,原为四角七层,现仅存三层。大宝十年刘捐造东铁塔,每层都刻有盘龙和佛像,计有一千多尊佛像,遍体饰金,又称为“涂金千佛塔”,雕刻和冶炼技术十分高超,保存也很完整。寺内还有一座建于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的石经幢,名为大悲幢。是光孝寺内最早并有可靠年代记载的石刻。
赵州桥
提到隋唐建筑,更令国人自豪的是赵州的安济桥。桥在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处,横跨洨〔xiao淆〕河之上,是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的石匠李春所造。桥为单孔,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单孔弧券桥。全桥长50.82米,宽9.6米,由28道独立石拱圈纵向并列砌筑。弧券两端之间的净跨度是37.35米,跨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