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的名胜古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唐代盛世气象的实证
细部处理多用彩绘和金箔装饰,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克服了隋以前人物头部过大、身体僵硬的通病,肌体匀称,动作自如。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包括五代到元等朝代,气魄已远不如唐代,形象也较单调。

    莫高窟中壁画的发展与彩塑大致同步。早期壁画中除佛像外,有许多情节性的佛教故事画,大多表现释迦牟尼前世舍己救人的悲惨场面和自我牺牲精神。不少故事只能在敦煌壁画中见到。基本造型手段是采用我国传统的线描,线条粗壮有力,比较简单。北魏以前人物衣冠服饰同彩塑一样,明显保留印度、波斯的风习。有时还用来自西域的明暗晕染法表现立体感。北魏晚期以后,变为传统的绘画染色法,形成“中原式风格”。隋唐时期壁画内容主要是图解佛经,其中净土宗在壁画中表现得最多。画上的净土世界极其富丽美妙,有金银琉璃装饰的楼阁,大如车轮的莲花,表演优美舞蹈的伎乐飞天,这种乐观美满的生活和北朝壁画中苦行禁欲的精神,无疑具有极大的差别。许多画面中还夹带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富有生活气息。唐代壁画人物造型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飞天,不但形象美丽丰满,线条流畅飘逸,而且成排成行双双对对在浮云中遨游穿行。色彩的鲜明灿烂,境界的开阔,气魄的宏大和构图的复杂都远非北朝可比。盛唐是中国壁画史上的顶峰时期,宋以后的洞窟壁画便黯然失色,与彩塑一样进入了衰落期。

    

唐墓壁画

    除了石窟壁画以外,唐代壁画保留下来的还有墓室壁画,目前发现的有乾陵附近出土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壁画,保存较好。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子女,都被武则天处死,后来迁到乾陵陪葬。章怀太子墓中壁画总计400多平方米,有50多幅。著名作品如“礼宾图”、“马毬图”、“狩猎图”、“观鸟扑蝉图”等,都是壁画中的珍品。懿德太子墓规模较大,墓内遍布壁画,其中“宫城图”、“仪仗图”、“鹰犬图”、“执扇宫女图”等,很有特色。永泰公主墓壁剥落严重,其中“宫女图”保存较完整,可称杰作。这些画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接待外国使者的情景,有骑马出猎的队伍,有比赛马球的场面,有皇帝出行的仪仗,有富丽堂皇的宫殿,画面色彩浓重,人数众多,气势雄浑。而表现宫女生活的壁画则能以细致的笔触、多变的构图刻画出人物的各种神态,以及宫廷中悠闲宁静的气氛。

    

昭陵六骏

    唐代的石雕除龙门石窟以外,唐代帝陵前的动物石刻也有世所罕见的佳作。如献陵前的犀、虎等巨大动物石雕,造型雄毅刚健、意气昂扬,雕刻风格浑厚粗犷。武则天母杨氏的顺陵前有30多件动物石刻,其中走狮和独角兽一对,体型庞大,气势雄伟,极其威严有力,艺术价值很高。昭陵石刻更是精美绝伦。唐太宗的昭陵在陕西礼泉县渭河以北九峻〔zong 宗〕山上,与外界隔绝。陵区面积达30万亩,主陵周围有功臣陪葬墓162座。昭陵博物馆内展出大量从墓区发现的文物。其中“昭陵六骏”最为著名,这是六块青石浮雕,各高2.5米,宽三米,分别起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gua 瓜〕”、“白蹄乌”。六骏姿态生动,造型异常优美雄俊,神情各异,有的似乎能与养马人交流感情,据说这是唐太宗所骑的六匹战马的雕像。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到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其余都陈列在西安市内的陕西省博物馆。

    唐代的书法也达到极高的水平。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已成为后人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范本。张旭、怀素的狂草如鬼神变化,笔法难以窥测。李邕、孙过庭学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和草书,都名冠一时。他们的笔迹有一部分被刻在石碑上留传下来,西安碑林收存最多。

    

西安碑林

    在市内原文庙所在地,现为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石碑数量居全国之首位,有七座大型陈列室、七座游廊和一个碑亭,自汉至清历代碑碣共2300余件。碑林内所藏唐代重要碑刻有:唐文宗时的开成石经,唐德宗时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怀素、张旭的《千字文》草书碑,楷书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行书名碑有颜真卿的《裴将军争座位稿》等等。此外,怀仁和尚把王羲之的字收集在一起,摹刻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又称千金帖,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他们的许多踪迹,如今也成为重要的名胜。其中马鞍山的采石矶、李白墓,成都的杜甫草堂、杭州的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都是著名的古迹。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