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平之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想的人物,办聘请传戒师去日的事。他相信只要表示诚意,总有几个人会愿意受聘的。

    他说:“得设法找到便船。”

    荣睿住的大安国寺中,有一位叫道航的僧人,他是宰相李林甫哥哥林宗的家僧。荣睿设想通过道航,由林宗向李林甫申请,要求帮助备办船只。

    普照最后同意了他的方案,他的同意还另有不同的原因。一年左右以来,他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感到不安,稍稍劳碌一点便非常疲劳,马上发烧,胃口也明显下降。荣睿认为他用功过度了,但普照却认为不单是这个原因。由于对自己身体失了信心,他便不愿与荣睿他们分手,单独留在大陆,能回国还是回国,要等下次遣唐使,还不知要多少时候呢。

    以后约一个月中,荣睿把回日本的话告诉身边四个僧人,他们都同意了。其中一人是道航,当荣睿托他办船的事,他忽然动了东游的心念。还有长安僧澄观、洛阳僧德清、高丽僧如海三人,都答应去日本,这几人全是荣睿、普照到长安后认识的。

    其中道航答应去日本是出乎意外的,对此行的计划非常有利,不但可以通过他会见宰相,而且道航的师父是扬州高僧鉴真,又可以通过道航请鉴真在大批弟子中推荐几位适当的传道师。道航、澄观、德清、如海虽学律多年,但当传戒师还有不够的地方,必须另找德学兼备的人。

    不久,荣睿、普照二人,通过道航见到林宗,再通过林宗会见当朝宰相李林甫。林甫年方四十,他是唐的宗室,出身于下级官吏,结托了后宫的关系,平步青云,登上宰相的高位,当时正是他一生中的全盛时代。他曾被评为“性狡慧,口蜜腹剑”,好弄权术,为后年大唐帝国的衰败,种下祸根。不过这次会见却谈得很顺利,事情简单办妥了。

    二人向他提出请求后,他那目光冷淡,口唇峭薄的脸上毫无表情,把视线对着远方,说道:

    “你们表面只说到天台山去进香,因陆路不便,改走海道。遇到顺风,就直航日本,假如逆风,漂回大陆,你们有往天台的公文可以证明。”

    这样,他当场给扬州仓曹参军事李凑写了一封既象介绍又象命令的书信:“造大船,备粮遣送。”

    荣睿、普照决定冬初从长安出发,玄朗当然也和他们同行。业行单独先从长安到洛阳,约定到扬州大明寺和他们会合。他有许多经卷,寄存在各地寺院,必须在运到苏州下船以前,集中在自己手头。

    荣睿、普照、玄朗带同三位唐僧,一位高丽僧,离开居留七年的长安,那是天宝元年的冬初。他们先从陆路到汴州,然后下大运河一路向扬州进发。运河两岸,古柳枯黄,河边苇丛已经飘零,是一片萧条的冬景。

    在船中,荣睿沉歇寡言,抱着两膝默不作声。他产生了一个新的梦想,可能鉴真本人,会同意东游去日作传戒师,如此事果能实理,再把业行一生所写经卷带回日本,这两件事一举成功,则自己中途辍学回国,就只是小问题了。能从大唐得到这样贵重的收获,他心里十分兴奋,但脸上始终表现沉闷的神情。

    越近扬州,普照心里越加沉重,他还舍不得离开唐土,舍不得长安,舍不得崇福寺,也合不得没有翻阅过的无数经典。玄朗一上船便显得激动,对故国的思慕,对航海的忧虑,在他心头交战,他变得十分懒散。

    一行人到达扬州,是十月望后。扬州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都市,这里设有大都督府,常驻淮南道采访使。他们到扬州当天,在投宿的既济寺卸下行装,马上上大明寺去拜访鉴真。

    扬州城划分两区:一是丘陵地带的子城,城中云集采访厅以下各项官衙;一是子城南方平地上延伸的方形商市,叫做罗城。大明寺在子城西南,寺内有望衡对宇的大伽蓝,有九级宝塔,是一个大寺。

    他们在寺内的一室会见了鉴真。鉴真身后站着三十多位僧人。当时鉴真五十五岁,骨格壮实,身材魁梧,额门开阔,五官端正,天灵清秀,颚骨恢张,显出坚强意志。普照一见这位淮南江左净持戒律,被称为鉴真独秀的大名高僧,觉得很象一位日本的武将。

    道航将他们向鉴真一一介绍。荣睿即陈述来意:自佛法东流日本,仅止于弘法,尚无施戒的人,想请大和尚推荐适当的传戒师。荣睿又讲了圣德太子的故事。太子曾预言,二百年后,圣教大兴,现在这气运已将开始了。他又说目前日本有一位舍人皇子,笃信佛法,正热心寻觅传戒的高师。

    鉴真听完荣睿的话,马上开口答话。从他那样魁梧的体格,发出来的声音却意外的又细又低,他语气非常真诚,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据说从前南岳思禅法师迁化以后,托生为倭国王子,一生兴隆佛法,济渡众生。又听说日本长屋皇子,崇敬佛法,曾制袈裟一千袭,布施大德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寄佛子,共结来缘。’可见日本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现在日本来邀清我们,在座各位,看看有人愿意去日本传布戒法的么?”

    没有人回答。过了一会,一位名叫祥彦的僧人,出来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