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般若正观略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
念布施,自然精进;念念来则舍之,去也不追,自然是禅定。这六度都在观心境界中,等到自性般若显露,便照见身心内外一切皆空,都空无所有了。

    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小乘佛法的修持,对行者的心理状况有个名称叫“有觉有观"。念佛也好,观想也好,显教也好,密宗也好,都是有觉有观,有知觉,有感觉在观想,心清净与不清净,身体舒不舒服感觉得到,这便是有觉有观起修的境界。那么修到了无觉,肉体感受没有了,还有观,是比较进一步的修行人,但观的心念仍在。真做到了无觉无观,感觉不存,更不必起观,自然清净,如此小乘的禅定修法才算有基础。然而你要知道,这个清净,它是心意识所显现的清明境界,不过已经不错了。如果由此继续定慧等持修下去,既使不了菩提,也可证果。所以旧译修观方法"有觉有观"。玄奘法师弃而不用,新译"有寻有伺"。"寻"的心理现况,一个念头去接另一个念头,一个思想去接另一个思想,就是寻的现象。"伺",妄想念头好像停止一样,似乎不大用力,很静,但其实还是念。古人译为"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谈心理修持的状态,提出三个程序,玄类法师将之异译"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这些心意识的心念变化过程形态,自己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如此这般修持所产生的功德和妄想的关系究竟如何,瑜伽师地论以这三地概括得层次分明,这里暂且不提。

    般若就是无上咒

    那么观自在菩萨的"观",就是般若修法,难道另外别有个法吗?!假使真有一个咒语,要念咒子才对,你图的是什么?心经末后不就有个咒吗?“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观自在菩萨说;你们不要乱念咒子啦,般若就是无上咒,没有其他咒语超过它了,“能除一切苦”,只有这个咒子,使人能解决一切问题,“真实不虚",不是盖的。“即说咒曰”我现在说给你们听,"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便是大咒。因此关键不是咒不咒的问题,你以为念个咒子才叫修行啊,般若法门正是最好的咒,“观"自在就是咒,观自在就是陀罗尼,总持法门。开始一切都在观境中修??观与舍,这么样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到了最后已不是观,观还用心,而是无觉无观了。身心真空,不须念念再舍,而是自然静,当下就"照"见五蕴皆空。我常比方,观,这一法门,好像打一盏灯笼,或拿支手电筒找东西,光有限度有范围,找,找,慢慢找;照则不是,整个大电厂开了,如太阳照耀万物,一刹那普照大地,叫佛光普照。你人为的观想,毕竟有限,非普遍。等观到纯熟,一转彻底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什么?身体的感觉没有了,无感觉,全盘空掉,那时全不考虑腿痛不痛,麻不麻,什么都没有,可是清楚的很,那是菩提觉性,如有所悟,"五蕴皆空",你看般若修法那么简单,可是做到了吗?做不到。你们要是这样修起来多好,非成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