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朝廷,进京后举行盛大欢迎仪式。使臣奉还节刀,表示使命完成,天皇则为使臣晋级加官,赏赐褒奖,并优恤死难者。
遣唐使团在中国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关州府ib.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马上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飞奏朝廷。地方政府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接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遣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遣唐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养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定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一二三)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读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的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的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朴、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此外,还吸收中国各种技术工艺等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丰富日本人民的生活。遣唐使团通过朝贡贸易交换礼品等方式进行日唐之间的物资交流。输入唐代先进的农具如唐锄、唐犁,以及种茶、织染、雕版印刷等技术,制做陶瓷、漆器等工艺。如奈良三彩即仿造唐三彩。建筑方面,8世纪日本的首都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都是模仿唐都长安城建造的,许多寺庙也都是仿唐建筑物。
遣唐使于公元895年废止,其原因除了唐朝政局动乱以外,还有日本经过200多年吸收移植盛唐文化,已基本上完成了仿唐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萌生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因此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要求已不那么迫切。而且每次遣唐使耗费巨大,造成经济困难,加上路程艰险,也令使臣视为畏途。而9世纪中叶以后,唐朝商人赴日贸易不断增多,正可弥补过去仅靠遣唐使解决的对唐货的需求。894年,宇多天皇接受了已任命而未出发的19次遣唐大使菅原道真的奏请,于次年正式宣布停派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