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明代帝陵


    图13 明定陵玄宫平面图

    (采自《定陵》,文物出版社)

    定陵出土的随葬品非常丰富,有木质和锡质明器等葬仪用具,帝后冠服、织锦匹料、金器、玉器、铜器、瓷器、谥册、谥宝、墓志、金元宝、银元宝等各类用品2000余件,种类繁多、制作精巧,许多是稀世珍品。皇帝用的翼善冠,用细金丝编就,上饰双龙戏珠,十分精致。皇后用的凤冠,由金丝和翠鸟羽毛编织成龙、凤、花树、翠云,每顶镶珍珠5000多颗、宝石100多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织锦匹料多成卷状,中部加腰封,书写名称、尺寸、制造时间、地点和匠作姓名等。明代的织锦曾大放异彩,但遗存实物很少。这批出土的织锦,为研究明代纺织技术和工艺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1959年定陵经过整修后已正式建成博物馆,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明代帝陵的建造旷日持久,耗资巨大,渗透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朱元璋于洪武九年(公元1398年)入葬,附属工程延至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完工,历时近30年。所用石材取自麒麟门外阳山,至今遗留下三方碑材,碑身高45米,宽11.5米,厚四米,每块重5000吨以上,可称世界之最。因难以搬运,只好弃置不用,由此可见滥用民力之一斑。其他皇帝也大都在生前开始营建陵墓。朱棣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即派人在北京附近寻找陵地,永乐七年(公元1407年)动工兴建,征调成千上万军民参加,至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才最后竣工。世宗嘉靖为自己建造的永陵,在明十三陵中是建造时间最久、役使人力最多、花费最大的一个。神宗万历自选陵址,亲定规制,一切仿照他祖父嘉靖的永陵,并且在建造时亲自巡视,费时六年,耗资白银800万两才告一段落。不仅特制城砖,各式石材和楠杉大木来自外地,甚至连封土也都从十几里外运来。据《冬宫纪事》记载,从房山运送一块长三丈、宽一丈、厚五尺的白石,就调用了顺天等八府民夫二万人,历时28天才运到京城,花费白银11万两。

    十三陵的殿堂原来大部用楠木建造。楠木生长在南方各省深山峡谷之中,其间虫、兽出没,瘴疠为害,寻找、采伐、运输十分困难。尤其像长陵稜恩殿所用的巨木,不仅选材不易,而且万里转运,其间不知送掉了多少人的性命。各陵所用大砖,每块重约50斤,上印“寿工”二字,嘉靖以前由各府州县贡纳,以后大部来自山东临清,由工部派专人督办,每年缴纳100万块。其质地要求极严,砖上要打印制作年月、官员和窑户姓名以备查对。可以想见十三陵的建造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

    表四 明代帝陵表

    景泰陵
陵名帝名生卒年在位年位置
孝陵太祖朱元璋(洪武)1328—13981368—1398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下
长陵成祖朱棣(永乐)1360—14241402—1424北京市昌平县东北天寿山下
献陵仁宗朱高炽(洪熙)1378—14251425长陵西侧黄山寺
景陵宣宗朱瞻基(宣德)114351425—1435长陵东侧黑山
裕陵英宗朱祁镇(正统、天顺)1427—14641435—1449,1457—1464长陵西北2公里石门山下
代宗朱祁钰(景泰)1427—14571449—1456北京市海淀区金山
茂陵宪宗朱见深(成化)1448—14871464—1487长陵西北聚宝山
泰陵孝宗朱祐樘(弘治)1470—15051487—1505茂陵西北1公里史家山
康陵武宗朱厚照(正德)1491—15211505—1521泰陵西南金岭山
永陵世宗朱厚熜(嘉靖)1507—15661521—1566长陵东南阳翠岭
昭陵穆宗朱载垕(隆庆)1537—15721566—1572长陵西南大峪山下
定陵神宗朱翊钧(万历)1563—16201572—1620昭陵北小峪山下
庆陵光宗朱常洛(泰昌)1582—16201620献陵西北侧
德陵熹宗朱由校(天启)1605—16271620—1627永陵东1公里谭子峪
思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