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鲜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瓶牙膏主义
情况。

    三、杜鲁门总统以私人的名义给麦克阿瑟将军发一封电报。

    关于为什么总统给一个下属的海外司令官发去私人电报?

    杜鲁门的考虑是:麦克阿瑟多次说,他的电报被参谋长联席会议截留,总统根本不知道。杜鲁门的私人电报为的是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总统是知道一切的,一切是总统决定的。

    杜鲁门的电报十分冗长,除了对以往说过的观点进行了重复之外,基本上没有新的内容。但是电报至少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彻底地、再次地说明了美国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即。不能扩大战争,冒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又要在战场上有作为。同时,总统的私人电报还多少满足了麦克阿瑟将军的虚荣心。

    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到东京与麦克阿瑟而谈,并已到朝鲜战场上亲自巡视,之后他特别听取了李奇微对战局前途的预测和具体的战术计划。当柯林斯回到华盛顿后,一系列政府决策开始果断地实施显示出美间政府对朝鲜战争的前途有了重新估价:签署增拨200亿美元作为国防费用的法案,使本年度军事预算增加80%,达到450亿美元;将征兵年龄从19岁扩大到18岁,并且延长服役期限;将国民警备师编入现役;加强军火生产,每年生产新型作战飞机5万架,坦克3.5万辆;策划单独对日本签订和约问题,加速武装日本。

    美国不是要撤出朝鲜,而是要全面强化战争机制。

    彭德怀的焦灼是有道理的:局势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我们取得了朝鲜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事实证明,真正残酷的战争还在后面。

    然而,“我们无比强大”和“我们胜利了”的情绪已经从国内蔓延到了前线的志愿军官兵中。

    “过了三八线,凉水拌炒面。”对极度艰苦的生活的埋怨,随着胜利的情绪产生了。打过三八线的官兵们有了一种设想:快打,快胜,快回国。“速胜”的思想让官兵们对战争急躁起来。

    “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消灭敌人,回家过年。”

    于是,“一瓶牙膏主义”一时流行于正处在战争前线的中国军队中。

    牙膏是奢侈的东西,中国士兵中很少有人使用,使用这种很文明的东西的,是干部,而且是团以上干部。

    “一瓶牙膏主义”的意思很难明确地解释。一种解释是,预测或者盼望战争很快结束,最好是在一瓶牙膏没有用完的时间内。另一种解释是,朝鲜国土是狭长的,其形状像一瓶牙膏,就像挤牙膏一样,一鼓作气把美国兵挤出去算了。

    第四十军开了一个会,想统一官兵的思想。这是这个军的师、团主官人朝鲜后第一次相聚,见面开着战场上的玩笑:“你还没到马克思那儿去报到?”

    “彼此彼此,你也是王八活千年嘛。”

    接着就交换礼物,是缴获的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咖啡牌或者大象牌的美国香烟,各种式样的打火机,精致得像玩具般的小手枪,金笔尖的派克水笔,能够聚光的手电筒。

    说到部队目前存在的思想问题时,大家就严肃了起来。第四十军在战场上可以说是完成了任务,仗打得还可以,但是这些师、团长们心中还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在朝鲜打仗很“憋气”。伤亡不小,而且牺牲的都是能打仗的老战士,让人想起来难过。歼敌不多,三次战役加起来才万把人,和国内战争中一场战斗下来的歼敌数量没法比。敌人的机械化实在难对付,一个山头付出那么大的伤亡打下来,冲上去的时候,敌人坐着坦克和汽车跑了;夜间围住的敌人如果天亮前不解决,天一亮飞机坦克来了,就不能说解决敌人了,顶得住顶不住还是个问题。既然敌人怕死跑得快,那么就让他再快点,只要有炒面和弹药,干脆追着他的屁股打,赶羊一样一追到底,他下他的海,我回我的家。

    和第四十军一样,各军都开过类似的会。会议记录被送到彭德怀那里,更加重了他深藏在内心的不祥的预感。

    没有人比彭德怀更了解在朝鲜前线的中国军队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

    第四十军打给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报中说:“部队极端疲劳,困难很多,三八线以南的群众跑光,敌人把房子烧了,粮食抢光,使部队吃饭、休息都很困难,体力大大减弱。后勤供应不上,部队急需粮食、弹药、鞋子等补充……”

    一此时,志愿军全线拥挤在三八线以南的狭窄地区,所有部队都缺衣少药缺粮食。士兵中疾病蔓延,在渡过临津江时出现的大量冻伤还没有恢复,由于天气寒冷,部队没有御寒的棉衣,新的冻伤又大量出现。有一个师已经因冻伤使上千士兵失去了战斗力。后勤补给线已经延长至500-700公里,加上美军飞机的日夜封锁,运输工具又极端缺乏,前线的部队几乎处在令人担心的困境当中。

    在朝鲜战争的后期,彭德怀已回国任职后,在一次作战会议上,他回忆了第三次战役后的情况:“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的时候,我环顾前后左右,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