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军的指挥所从球场转移到降仙洞的一个矿洞里。
在这个潮湿的洞里,梁兴初长时间地看着地图,他几乎把他的部队要进攻的这块地方上的每一个地名都记得烂熟。
韩先楚到达了第三十八军的指挥所。
韩光楚,湖北黄安县人,从小就参加红军,从士兵到第四野战军的兵团副司令员,在军事生涯中,他在每一个军事职务上都干过,因此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韩光楚介绍了整个西线的形势,然后具体说到第三十八零的任务:打下德川,然后迅速迂回敌后。韩光楚说,为了能迅速打下德川,第四十二军先配合第三十八军战斗,然后再打宁远。
梁兴初一听不高兴了:“让四十二军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打德川我们包了!”
韩光楚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
梁兴初说:“二十五日开始进攻,二十六日解决战斗!”
韩先楚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第三十八军要“单干”,而且保证一天打下德川。韩先楚建议,如果第三十八军单独打德川,第四十二军就可同时打宁远,这样粉碎南朝鲜军队的防线会更加利索。彭德怀说:“梁兴初好大的口气!告诉他,我要的是歼灭,不是赶羊!”
梁兴初说:“我要包南朝鲜第七师的饺子!”
梁兴初口气大得惊人,因为他已经有了具体的计划。他要从南朝鲜第七、第八两个师的接合部插进去,包围德川的敌人。
其一三师经德川以东至德川南面的返回峰,而后由南向北进攻,二师经德川以西至云松里,由西向东进攻,四师正面进攻德川。
“我这回要打个狠的!”梁兴初说起来咬牙切齿,“派个先遣队马上出发,由军的侦察科长张魁印和三师的侦察科长周文礼率领,偷渡大同江,秘密潜入德川前面的武陵里,把德川通往顺川和平壤的公路桥先给我炸了,我看伪七师往哪里跑!”
韩光楚同意了第三十八军的计划,然后说:“我到四十二军去看看。”韩光楚明白,对于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中的第三十八军,再说什么已完全没有必要了。
24日,在第二次战役开始的前一天,第三十八军的先遣队在月朗星稀的深夜出发了。
第三十八军先遣队此次深入敌后的行动,后来被中国的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成了一部黑白胶片的电影,在中国的城乡间广泛放映。电影的名字叫《奇袭》。
当时,梁兴初把侦察科长张魁印叫到指挥所,问:“敢不敢带点儿人先给我插进去?”张魁印严肃地说:“有啥不敢的!”梁兴初说:“那就准备一下立即出发,二十六日必须给我炸掉那座桥。”
张魁印的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十八军副军长江拥辉指着地图对张魁印说:“武陵里西傍大同江,有一条支流横跨由南通往德川的公路。那里有一座公路桥,你们必须于二十六日早上八点之前炸掉这座桥,估计那时候受到攻击的敌人可能南逃,北上的敌人也可能增援,这个时候把桥炸掉,才能保证主力部队全歼德川之敌。”最后,江拥辉问:“今晚能过大同江吗?”
张魁印说:“没有意外是可能的。”
江拥辉说:“你带的这个先遣队人多,穿过敌人的前沿阵地困难很大,不过,有伤亡也要过去!”
张魁印说:“是!”
显然,江拥辉为这支队伍是否能在南朝鲜军队的严密封锁下顺利地插入敌后感到一丝担忧:“实在过不去,也要打一下,抓几个俘虏回来。”
先遣队由323人组成,其中主要是工兵,还有英语和朝语的翻译以及前来充当向导和联络员的北朝鲜平安道内务署的署长和副署长。除了携带必要的武器之外,还携带了通讯和爆破器材。
先遣队的中国官兵每人的手臂上都系上了白毛巾,他们在前沿部队佯攻的掩护下,乘夜色向南朝鲜军队的阵地走去。刚出发不久,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说不准先遣队携带译电员——怕万一出了事,让敌人知道了电报密码,损失就大了。军长梁兴初认为,先遣队没有译电员,怎么和指挥所联系?还是相信自己的译电员吧。正好这时一发炮弹把电话线炸断了,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大战前夕双方处于一触即发的对峙中时,一支323人的队伍要穿过敌方的前沿阵地,而且还要不被其发现,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如果要穿越的区域是美军的阵地,梁兴初军长还敢不敢设想如此的行动——南朝鲜军队注定要让中国士兵捉弄一回。先遣队走了一会儿,看见道路已经被铁丝网封锁,又回来了,然后向前沿的另一个方向走。这样,他们在南朝鲜军队的前沿走来走去,寻找可以插脚的地方,南朝鲜军居然没有任何反应。终于,先遣队找到一个坡度很陡的山脚,可能南朝鲜军认为这个地方人根本通不过,所以没有很严密的防范措施。山脚果然落不下脚,坡陡,土质松软,士兵件走上去就往下滑,山脚下是一条小河,结果士兵们叠罗汉一样叠在一起,滑进小河。再往前走,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