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鲜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天黑了,我们还在烟台峰上!
战斗中运送补给和撤出伤员时,阿尔蒙德将军瞪大眼睛问:“怎么会有伤亡?”

    “他甚至不承认会有伤亡!这就是你面临的局面!”史密斯后来回忆说,“我们还是修筑了一个简易机场,从那里我们撤出了四千五百名伤亡人员。”

    陆战一师七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团作为师的先头部队面临的将是什么。在出发的晚上,他对他的军官们说:“伙计们,我可以预料肯定会遇到中国军队。我们很快就要参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战了。”

    陆战一师七团是从美国本上来的,因此比陆战师其他团晚一个星期到达朝鲜,但是该团很快就追上了主力部队,在仁川登陆后,通过汉城时由于进展神速,这个团被美军称之为“飞毛腿利兹伯格”。

    但是,在向长津水库急行前进的路上,“飞毛腿利兹伯格”走得缓慢而小心。其一营作为先头部队沿道路穿山谷,而二营则以利兹伯格称为“行进中的环形保护”的方式沿两侧的山脊前进,三营殿后。在向水洞方向前进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被打散的南朝鲜军队,知道了前面就有中国军队,于是招来美军的支援飞机,用500磅炸弹和20毫米火箭弹猛烈轰击了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11月1日晚,在距离水洞不远的地方,陆战一师七团开始挖掘战壕,以度过黑夜。

    黑夜是中国人的。

    午夜没过多久,美军陆战一师七团便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

    美军战史记载道:火光和军号声是从每一条山脊发起这场进攻的信号。当中国人遇到抵抗时,他们用轻机枪和手榴弹凶猛拼杀。当他们在防线的薄弱处发现空隙时,便蜂拥冲下山谷。在夜间的混战中,中国人好像无处不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过日本人夜间进攻的陆战队员们发现,中国人的战术也极为相似——他们用英语呼唤战地看护兵,使劲喊“你在哪里”,或是“我看见你了”。陆战队员以紧张的心情默不作声地迎击中国人,只有在中国人暴露的时候才开枪。一辆俄制的T-34坦克冲破了一个路障,隆隆震耳地开到第一营的指挥所,不分青红皂白地向迫击炮阵地、车辆甚至单兵射击。陆战队一枚火箭击中了这辆坦克,它的炮塔突然转过来,只用一发炮弹——这一炮实际是在平射距离打的——便打掉了陆战队的火箭发射组。

    黎明时,陆战队发现他们与中国人都在山谷的谷底。中国军队占领了第一营和第二营之间的公路,陆战队各连分散在山岭上,其中很多连被切断了互相的联系。这时,中国人的另一个团急急赶来助战。

    可想而知,在这天夜晚,陆战一师七团的美国士兵成了真正的“飞毛腿”,他们四处逃命的速度是惊人的。

    利兹伯格命令他的士兵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天亮,他相信凭着陆战部队的火力,无一亮中国军队就完了。但是,天亮后,当美国兵向高地上的中国人扑上去的时候,他们同样遇到了强有力的回击。一个叫罗伯特。贝的中尉回忆说:“笔者所目睹的毫无疑问是最为密集的手榴弹火网。”美军的飞机赶来支援,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出现严重的伤亡,但是美军的进攻依旧没有成功。

    “一个中国的狙击手发现了第二营的包扎所,”美军战史记载道,“接二连三地打倒了六名陆战队员,其中一人是医生克拉克中尉,他在处置一名伤员时中弹。”

    让陆战七团的美军士兵们最感到艰难的攻击阵地是烟台峰。这个标高890米的高地位于水洞西北,与东北面的727高地相呼应,俯视着公路,是黄草岭的门户。中国第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三七一团占领了该高地,并利用这个有利的地形阻击着联合国军。10月30日,南朝鲜军第三师的二十二团和二十三团开始大兵力地进攻烟台峰,至门月三日,第三师再次加大兵力,并曾经一度占领主峰,但当晚就在中国军队的反击下丢弃。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认为,烟台峰如果拿不下来,就无法夺取整个黄草岭地区,北进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于是,命令陆战师七团配届南朝鲜第三师无论如何也要拔掉可以袭击公路上任何目标的烟台峰高地。

    坚守烟台峰高地的是中国军队的另一个四连——第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三七一团二营四连。

    经过对主峰的反复争夺,坚守主峰的一个排的中国土兵只剩下了六个人,美军已经占领了主峰的半边。刚从团里开会回来的连长刘君拔出驳壳枪,对连部的司号员、通信员、理发员和其他几个非战斗人员说:“跟我上去!”

    他们分成两组向主峰上爬。右路由士兵刘玉龙带领三个人在火力掩护下,一米一米地接近,他们就要接近主峰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来,他们踏上了一枚地雷。左路的一组在爆炸的烟雾中迅速前移,他们用手榴弹把美军的重机枪消灭了。这时,前方突然站起来一排端着刺刀的美军士兵,他们吼叫着冲了过来,连长刘君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

    突然,美国人听见了一种令他们心惊的声音,这声音就在他们跟前,尖厉而响亮。中国军队的军号声响起来了。美国士兵中流传着关于“中国喇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