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姆读书随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浅谈欧洲文学
抱怨错过的机会,抱怨没能实现目标有多失望。这样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理想得以实现的角色,而是一个遭遇了失败的平庸之辈。就像我们逛街的时候,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会觉得街的另一边更热闹。我们都把自身的经历看得很平淡,也就无法创造出一个伟大的角色了。在我们看来,他人的人生总是那么不可思议,那么浪漫。但是这位无趣的主角却被歌德当作了主线,一件接着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在他身边,各色与往日不同又千奇百怪的人物围绕着他,通过这位无趣的主角之口,歌德把对许多问题的意见都说了出来。《漫游时代》真的没法看,所以我不推荐这本,而是要推荐《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本怪诞的书颇有诗意,内容深远又略显沉闷,不过你可以跳过那些沉闷的地方。卡莱尔这样评价这本书,他说这本书给他的启发很大,超过了六年来他所读到的所有书,不过他最后也说出了实话:“在一百年间,歌德是最伟大的天才;在三个世纪内,歌德是最伟大的傻瓜。”

    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几年后的作品。在19世纪的俄国,有这样三部小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屠格涅夫是这三位作家中最不重要的一位,但他是一位纤细的艺术家,捕捉生活的诗意时总是那么灵敏。他颇有魅力的作品为众生哀悯,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或许不能强烈地触动读者,但读者也绝不可能有无聊厌烦的感觉。屠格涅夫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就是《父与子》。《父与子》这本书中,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模样首次被刻画出来,共产主义者的向导非他莫属。

    令人奇怪的是,从主人公巴扎罗夫身上我们能发现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常常出现在这样一些政客身上:他们将深重的灾难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或者将这个世界新的一页打开。令人奇怪的是,巴扎罗夫这么残忍的人却打动了人心,他让读者有了共鸣的感觉。虽然他只是徒费口舌,没有机会付诸行动了,但是他那显著的力量让你相信,如果能够得天地相助,再加上人和,他就能把脑中所想的那些胆大妄为的事情都实现了。他这种力量因为黑暗的特性而令人同情。

    在我的记忆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比《战争与和平》要好,所以刚开始我是计划着介绍《安娜·卡列尼娜》的。我怀着严谨的态度重新看了这两本书,最后断定还是《战争与和平》比较好。《安娜·卡列尼娜》描绘的是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卷,但是故事太偏重道德,导致我读它时并没有愉快的感觉。对于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情,托尔斯泰强烈抵制,他硬是把安娜的结局写得很悲惨,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罪恶就要付出死亡的代价。如果不是托尔斯泰对安娜存有偏见,就会让安娜离开她不爱也不爱她的丈夫,转而投向渥伦斯基的怀抱,过上快乐的生活。女主角在托尔斯泰笔下变成了一个愚蠢又令人厌烦的女人,她成了一个求全责备、顽固不化的女人,托尔斯泰不惜如此只是为了实现脑子里面所构思好的悲剧结局。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她们之所以惹出这么多的麻烦是因为自身的愚蠢,我是不会同情她们的。

    我之所以犹豫要不要推荐《战争与和平》,是因为觉得它有点冗长无聊。战争方面,书中做了太多细节描述,在共济会里,皮埃尔也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沉闷。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些跳过去。《战争与和平》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它将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刻画得大气磅礴,像史诗一般:自伏尔加河开始,到奥斯特里兹结束,一个个场景遍布欧洲;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的人物纷纷登场;大量的素材得以恰当处理,一会儿把细节描绘得如荷兰画派一样细腻,一会儿又把另一种场景用一种令人窒息的气势写出来,就像西斯廷教堂里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书中将人生的困惑写得令人无力反抗,也必须要承认,面对黑暗力量左右着国家的情况,个人是那样卑微。《战争与和平》好到令人震撼,堪称完美。书中所做的事情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是最难的,但是托尔斯泰却做到了。书中的女主角可能是最迷人的了,托尔斯泰将这个自然、迷人的妙龄女孩生动、活泼的形象展现给我们,在结局的时候,托尔斯泰让她拥有幸福的婚姻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原本的佳丽转而成为一个略显臃肿的妇人,她变得挑剔,变得平凡庸俗,这样的结局别的小说家没有一个人想得到。这样的情节使得你很震惊,不过好好想想就知道了,生活中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大。这本令人震惊的小说,就连最后一点写得也很真实。

    在写第一章的时候我这样说,我觉得如果你读的书不能给你带来享受,那就没一点儿用处。

    《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很强大、很有力的悲剧,所以我推荐它时有些犹豫,怕它不能给读者带来乐趣。《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描写了大海剧烈的风暴,森林里疯狂燃烧的大火,以及洪水的汹涌澎湃,如果这些场景可以给你带来乐趣,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但是我曾经说过,我仅仅推荐这样的书:错过就意味着损失,阅读它会使你的精神财富得以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