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姆读书随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浅谈欧洲文学
    我在上一章推荐的作品均来自英国,这笔精神宝藏由英语读者共同传承。我准备在这一章里面推荐一些用别的语言创作的书,我只说那些可以通过译本来赏析的作品,这是因为受限于语言。由于可以暂时不去考虑诗歌,这样一来我的工作就不那么复杂了。读诗的时候无法读原文,还不如不去读。我与诗人品鉴诗歌的角度是不同的。品鉴诗歌时,韵律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无论翻译的水平多么高超,都不能将原诗的韵味再现。用母语创作的诗歌是我们唯一可以全面欣赏的,因为语言与我们的经历关系密切,母亲的乳汁、来自童年的记忆和初恋的经历都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语言。

    我在这里只说一下散文和小说。《堂吉诃德》是我要介绍的第一部作品。谢尔顿的译本在17世纪时就出现了,只是你们读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我希望你读一读奥姆斯比的译本,它在1885年出版,能让你愉快地读下去。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塞万提斯写的许多作品都是出于赚钱的目的,他有许多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如此,他可是个穷人。书中也有他的这些短篇小说。约翰生博士读《失乐园》是出于一种负责任的心态,我读这些短篇小说也是如此,而不是为了乐趣。所以如果你和我不同,就最好不要读这一部分。收录这些短篇使得奥姆斯比版本的字体更小了。堂吉诃德和他忠诚的仆人桑丘·潘沙,你想要的不过是他们两个罢了。堂吉诃德是个温和的人,他忠贞不贰并且很勇敢。虽然很多人嘲笑他惨遭的种种不幸(现在对他的嘲笑比过去少了很多,我们的敏感程度比堂吉诃德那个时代的人更高,面对他的那些不幸,我们不忍心嘲笑他,因为那样太残忍了),这位面带忧愁的人像骑士一样,但凡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对他又敬又爱。

    塞万提斯创造的人物因宽厚的本性而引起人们的共鸣,还没有谁的想象力创造过这样的人物。

    法国文学非常丰富,知名佳作数不胜数,就算只说一说它们的名字,我只怕依然要占去谈论其他语言的作品的篇幅,所以我现在不想谈论它,读者必将因此失去一些东西。有一本书也描绘了一个人物,在这儿我想聊一聊它。你一旦了解了这个人物,就会把他看成你的挚友。与堂吉诃德不同,他不仅俘获了你的心,还俘获得很巧妙。这个人就是蒙田。他的一篇篇散文展现出他的品位、古怪与脆弱,他把真实的自己摆在你面前,使得你对他的认识甚至超过了对周围任何一位朋友的认识。你可以在了解他的过程中深入地了解自己,蒙田很有耐心并且很幽默地审视着自己的本性,而这种探索也适用于普遍的人性。从早些时候开始,就有很多种说法来谈论蒙田的怀疑主义。凡事皆有两面性,无法站在某一面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抛开成见,始终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事情,倘若这就可以算作怀疑主义者,那么我只有认可蒙田是怀疑主义者了。怀疑主义者打造出一个宽容的蒙田,这在今天算得上是很重要的美德。对人类的爱和享受生活的态度使得蒙田的心胸很宽广,如果我们也能像他这般,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别人,就都会拥有幸福。

    弗洛里奥将《蒙田散文集》翻译得大气磅礴,只是如果碰到不注重华丽词句的读者,更值得一读的是后来由科顿翻译、威廉·卡鲁·黑兹利特编写的那个版本。无论读到蒙田散文的哪一篇,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但是第三卷理当被称为精华。蒙田的散文普遍有这样的特点:理性的逻辑推论部分很多,这一卷所写的散文就很长。整体上来看,它们既庄重又有趣。蒙田身为一代大家,把他漂泊精神的精华在这卷文章中一一写出,这体现出他对读者的阅读品位持乐观态度。蒙田所写的散文,题目与内容之间不存在关联,所以不要凭借着他的题目来选取内容。《论维吉尔之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众多深受欢迎的著作中的一部,书中的内容非常直白,即便是一个不庄重的人看了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实际上它只是在论述法国语言。

    我现在想穿越几个世纪,向你推荐歌德的《威廉·迈斯特》,卡莱尔很卖力地把它翻译出来,但是所有听说过这本书的人都说它很难读。歌德不满足于成为某个国家的公民,他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公民,现今的统治者不会喜欢他这种态度,所以如今的德国并不会把他当作宠儿。就算是在过去,《威廉·迈斯特》在德国也鲜为人知。在柏林的时候,我向遇到的一些学者夸耀这本书,他们都很吃惊。这些学者一直都觉得这是一部十分枯燥乏味的书,所以没有一个人读过它。我建议他们读一下。当我再次见到他们中的某些人时,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把这本被束之高阁的书重新拿了出来,读过之后他们的观点也和我一致了,这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而且它还有很大的意义。18世纪的伤感小说结束于此,19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开始于此,它还是当下流行的自传体小说的向导。正如大部分自传体小说中的人物一样,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毫无趣味的人。我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写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时,所取得的成就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往往会造成作者的惶恐,从而导致他孜孜不倦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