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武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形意拳
兴兴地在一起闲谈。来人想开个玩笑,也想乘机试试李飞羽的功力到底如何,就乘李不注意,一把从背后抓住李飞羽,一运气想把他举起来。没想到,李飞羽稳如泰山,丝毫没有动,而他自己的身体却腾空而起(《车君毅斋纪念碑文》)。后来,李飞羽认真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多年练拳的切身体会,提出了新的见解,把“心意拳”改名为“形意拳”。从这以后,一种以心意拳为基础,又不同于心意拳的形意拳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就逐渐出现了。

    清代后期,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一带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各种流派。如山西的拳势紧凑;河南的气势勇猛;河北的舒展稳健。由于师传的不同,各地的套路也有不少区别。

    形意拳历代传人中都有许多名震武林的高手,如河北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对形意拳的拳理、劲力、呼吸和功法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郭云深个头不高,身体非常强壮,从小喜爱武术,后来拜李飞羽为师,苦练了12年形意拳,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崩拳尤其精妙,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赫赫名声。他的内功极好,《拳意述真》形容他“形式神气沉重如泰山,而身体动作轻灵如飞鸟”。有一次,他让五名壮汉用木棍顶住自己的肚子,然后,突然运气鼓腹,ib.这五个大汉一下子摔出一丈开外。

    后来,郭云深在北京拜会了正在肃亲王府传授武术的八卦掌大师董海川(约公元1813—1882年)。两人都久闻对方的大名,就拳来腿往地较量起来。这两位武术大家不知道曾经同多少武林高手较量,都从来未遇到敌手。不料,这一次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连三天,杀得难分难解,各自心中都暗暗称奇,互相倾慕。于是,歇手停战,结为兄弟,在一起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切磋拳理。他们感到形意、八卦虽然名字不同,但拳理是一样的,这两种拳术应该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于是,当下决定形意、八卦合为一门,学形意拳的也用八卦掌调剂,这样可以避免过刚过激;而学八卦掌的也学形意拳,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刚柔相济。

    经过古代武术家们多少代人的努力,形意拳终于发展成为中国武术中非常成熟的重要拳种。1918年9月,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万国赛武大会,听说中国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的韩慕侠要与他比武,竟然在比赛前“潜藏不知去向”。也有人说康泰尔事先曾与韩慕侠在六国饭店较量过,被打得惨败,因此,不敢登场。清代末年的形意拳大师车永宏(公元1833—1914年)曾师从李飞羽,苦练20年,练就了一身高妙的形意功夫。他在晚年曾与日本驻天津军事教官在擂台上比武,以慢制快,将日本教官打败。日本教官对他高超的武技十分佩眼,要拜他为师,被车永宏婉言谢绝。一些人不解其故,他说:“我怎么可以将自己国家的绝技传给外人哪!”(《太谷县志·方技传冈》)

    形意拳兼有内家拳和外家拳的特点,既讲究刚柔相济,虚实变化,又有直取快攻、先发制人的凌厉,正如拳谚中说的“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三体式是按照形意拳的动作要领设计的一种站桩姿势,形意拳的各种动作都是以这个基本姿态为出发点的,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是劈、崩、钻、炮、横拳,称为“五行拳”。由于其他各势拳法多是由这五拳变化而来,因此,五行拳又叫做“形意母拳”。五行拳的名字是根据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起的。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这五种元素有互相促进的关系,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叫作五行相生;也有互相制约的关系,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叫五行相克。形意拳的理论就是用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五拳之间的互相转化和互相制约:劈拳似斧属于金,崩拳似箭属于木,钻拳似电属于水,炮拳似炮属于火,横拳似弹属于土。于是,劈拳变钻拳,钻拳变崩拳就比较顺,因为“金生水”,“水生木”;同样,用劈拳破崩拳,横拳破钻拳较为宜,因为“金克木”,“土克水”。这种五行学说也把五行拳与健身具体地联系起来,例如,按照五行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内脏器官,那么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于是,练劈拳可以养肺,练崩拳可以舒肝,练钻拳可以补肾,练炮拳可以保心,练横拳可以利脾。五行拳的演练路线以直进为主,步法稳扎坚实。

    形意拳还有模仿龙、虎、猴、马、鼍〔tuo驼〕、鸡、鹞、燕、蛇、鸽、鹰、熊等12种动物的“十二形拳”。十二形拳活泼、有趣、生动、实用,具有鲜明的攻防意义。每一形都有自己的含义,如龙形练身法矫健;虎形练攻击的勇猛;猴形练身体的伸缩、跳跃;马形练脚下的迅疾等等。

    形意拳还有各种武术器械的操练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