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医药卫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中药学
识,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如金石部分金、玉、石、卤四类;草部分山草、芳草、隰〔xi习〕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及有名未用等;木部分香木、乔木、灌木、苞木、杂木等。其分类标准依据的是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其书综合了我国16世纪以前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四库全书提要》称赞《本草纲目》说:“《明史·方技传》极称之,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流传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代本草著作最重要的属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和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本希望他习举子业,而其性好博览,凡星历、医、卜、方技诸学无不涉猎,尤耽嗜医药学。常与其弟默画铜人图(腧穴图)为戏。其父见此,遂将家藏医籍置于别院——“养素园”中,并辟出一块地作为药圃,命兄弟二人于园中索居学习医药。成人之后,其弟学楷著有《百草镜》、《救生苦海》,而学敏著述更丰,有《利济医学十二种》。其中最著名者即《串雅》(汇集走方医经验之作)和《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的。书中收载了民间有效验的草药、外来药物、西方药露的制作工艺等,内容非常丰富,是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药物学专著。吴其浚,字瀹斋,别号云娄农。曾任翰林院修撰,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及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地巡抚或总督。因此他有条件广泛搜集各地植物标本,并绘制成图,参考了古代本草及有关文献800余种,历七年,编成《植物名实图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区域性植物志,搜集植物1914种,除描述形态外,着重研究植物名称和原植物的统一,以及植物的药用价值,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在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上均有重要贡献。《植物名实图考》也流传海外,有一定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