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枢》九针图(图形参照《类经图翼》)
灸法是以火的温热刺激作用于某一部位,来达到治疗目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陈艾”,即存放时间较久的艾,是最好的灸灼材料。艾灸有温通经络、祛寒除湿等作用。把艾叶晒干,捣成绒状,筛去杂质备用。艾绒点燃后,有火力均匀、不易散裂、不易熄火的优点。艾绒可以做成艾条、艾柱直接灸,或隔姜、蒜、盐的多种隔灸法。
针灸疗法并不局限于止痛,像药物一样,可以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据传《黄帝针灸》与《神农本草》、《素女脉诀》并为三世(伏羲、神农、黄帝时代)之书,均已不传于世。书出三世虽不足信,但说明我国最早的医书中就有针灸疗法的专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从内容看很明显是《黄帝内经》以前的著作。其书专论灸法,不论针法。据统计前者论及所主病候有78种;后者已增至147种。至《内经》,经络学说更加完善,针、灸治法的讨论在全书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上情况说明古代治法有一个重视灸法,针、灸并重,药物、针、灸并重的演变过程。在《内经》问世之前我们的灸法治疗已经很丰富、很系统了。古代名医一般都具备高超的针灸技术。特别是治疗急症时,首选针、灸疗法。史籍所载秦越人、淳于意、华佗等人治疗的一些病例均反映了这一情况。?
早在唐代针灸就已成为独立的专科。针灸专科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清道光以后,朝廷虽强令太医院停用针灸疗法,但仍旧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新中国成立以后,针灸学受到国家的重视,得到大力发扬,同时在海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按摩
远古时代,人们的身体某个部位有了伤痛,经手按揉以后会减轻痛苦,所以自然地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减轻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原始按摩的起源。以后有了经络、藏象学说的理论指导,才能称之为按摩疗法。按摩又称“推拿”。
《五十二病方》有治疗小便不通的按摩方法。《内经》中有按摩治疗经络不通等引起的疾病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介绍了“自缢死”的按摩急救手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无苦劳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罙〔shen深〕好,此法最善,无不活者。”这是非常珍贵的有关“人工呼吸”手法的最早文献。可见按摩可适用于临床各科,但发挥作用最大的要属养生、儿科和骨伤科。明、清两代小儿推拿专著就有十几种。历代养?生及骨伤科专著均离不开按摩手法的介绍。由于按摩治疗效果可靠,使我国骨伤科饮誉海外。
我国自唐代起就有了按摩专科的设置。
按摩手法繁杂多变,约有100多种手法。概括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