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著名史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
贵资料。《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使我们得以知道战国以后大量书籍的有关情况。后来的正史大都仿效它,写入这部分内容。

    《食货志》是由《史记》的《平准书》演变来的,但有很大发展,内容也更加丰富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篇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还首创《古今人表》与《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补《史记》之不载,收录人物从传说时代的太昊到秦末的吴广,按评价分为九等。它不以地位定等第,而以人品别高下,反映了儒家观念的统治。《百官公卿表》备受后人赞赏,它首先记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14级、34官格的简表,记录了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所用篇幅不多,却让人们对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情况一目了然。

    《汉书》在记叙上格外严谨,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整齐,行文典雅凝炼,富有辞赋的韵味,在语言文学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汉书》的一些名篇,如《苏武传》记述了汉朝使臣苏武被匈奴囚禁19年,牧羊北海的事实,刻画了他百折不挠、持节南望的坚贞形象,成了中华民族刚正不屈的象征,叙事精彩,生动感人。《霍光传》、《张禹传》、《朱买臣传》等也都写得细致生动,有声有色,十分传神,显示了很高的文学水平。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他的可贵之处。而班固却强调封建正统思想,宣扬汉家王朝上“承尧运”,君权神授,强调人们要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小不得僭(冒犯、越过)大,贱不得逾(越过)贵”,要安分守己,不要犯上作乱。这反映出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统治了史学领域。这也和班固个人的家世、经历及所受的教育分不开。《汉书》的正统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后来的正史。

    《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东汉人已经有很多地方读不通,著名经学家马融年轻时就到班昭那里学习过《汉书》。所以东汉末年已有服虔、应劭为《汉书》作注。到了唐代,颜师古汇集了前人23家的注释,纠谬补缺,完成了《汉书》的新注(图4)。清末王先谦又将唐以后40多家的研究成果与颜师古注汇集在一起,撰成《汉书补注》。这些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弄懂《汉书》中的字音、字义及一些史实真相,是阅读《汉书》的重要工具书。目前阅读《汉书》最好的本子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校勘标点本,它以《汉书补注》为底本,参校北宋景祐本、明末毛晋汲古阁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同治金陵书局本,并汲取前人考订成果,是经过专家学者的精心校勘,又为之标点断句的版本,读起来更为方便。

    

    图4 《汉书集注》,宋蔡琪家塾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