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贡布罗维奇。他们都反对浪漫主义;他们对前巴尔扎克小说与自由主义思想深表欣赏(布洛赫把媚俗看作是一夫一妻式的清教徒思想为反对启蒙时代而搞的阴谋);他们面对历史以及对未来的狂热表现出警惕;他们的现代主义超越于先锋派的幻觉之上。帝国的毁灭,以及后来一九四五年后奥地利文化的边缘化,再加上其他国家在政治上的地位丧失,使得中欧成了一面对整个欧洲可能的命运进行预见的镜子,成了黄昏时代的实验室。
【中欧(与欧洲)】EUROPE TRALE(et Europe)布洛赫的出版商在他那些书的封底介绍文字中意欲将布洛赫放置到一个非常中欧化的背景之中:跟霍夫曼斯塔尔、斯威沃等人相比。布洛赫表示抗议。如果想把他比作某人,那就把他比作纪德或者乔伊斯!他这样做是想否认他的“中欧性”?不,他只是想说,当要把握一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时,民族、地区的背景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捉弄】MYSTIFICATION十八世纪出现在法国自由放荡者圈子内的新词,本身就很有意思〔从“神秘”(mystère)一词派生而来〕,专指一些仅以搞笑为目的的欺骗行为。狄德罗在四十七岁时,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德·克鲁瓦马尔侯爵以为有一个可怜的年轻修女在寻求他的保护。狄德罗连续好几个月内给深受感动的侯爵发去署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女人的名字的信件。他的小说《修女》就源于这个捉弄:这又给了我们一个喜爱狄德罗和他的时代的理由。捉弄:一种不把世界当回事的积极方式。
【字体】CARACTERèS现在人们用越来越小的字体印书。我可以想像,文学如此终结:渐渐地,在人们丝毫不觉察的情况下,字体越来越小,直至变得根本看不见了。
【作品】?UVRE“从草稿到作品,这条路爬着过来。”我无法忘记伏拉季米尔·霍兰的这句诗。所以我拒绝把(卡夫卡)给菲莉斯的那些信跟《城堡》放在同一层次上来看待。
【作品编号】OPUS作曲家的好习惯。他们只给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作品一个作品编号。那些不成熟的、应景的或练习性的作品就没有编号。一部没有编号的贝多芬作品,比如《萨利埃里变奏曲》,确实差得多,但这并不让人失望,因为作曲家本人已经预先通知我们了。对任何艺术家来说根本性的问题:他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从哪一部开始的?雅纳切克四十五岁之后才找到了他的独创性。我每次听在此之前他留下的一些作曲作品都会感到痛苦。德彪西在他去世之前,毁掉了所有的草稿,所有他未完成的作品。一个作者可以为他的作品所尽的最起码的义务:将作品周围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