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性火器是首批创制的火器,是火药用于军事的标志。它们有早期的火球、火药箭,以及后来的喷筒、火攻车、火兽等。
(1)火球
《武经总要》记有八种: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见图16)、烟球、毒药烟球、火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等。前六种一般是先把制好的火药,同铁片等杀伤或致毒物拌和,然后用多层纸糊固成球形硬壳,壳外涂上易燃的引火之物,晒干后使用。使用时,先用烧红的烙锥将球壳烙透,然后将小的用手投掷,大的用抛通 锥石机抛射。当火球抛射至敌方后,燃着的球壳将球内的火药引燃发火,达到作战目的。铁嘴火鹞用薄板制成鹞身,头部安有铁嘴,尾部绑有秆草,火药装于尾中。竹火鹞用竹片制成灯笼形外壳,壳外糊纸数层,内装火药一斤,尾部绑草三五斤。使用时,先点着尾草或鹞身内火药,尔后用抛石机抛至敌方进行燃烧。
![]()
图16 霹雳火毬钩锥
火球类火器制成后便常在战争中使用。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朝的东路军渡过黄河,围攻北宋的都城开封。尚书右丞李纲奉命部署战事,亲自登上咸丰门指挥宋军作战。他下令军中,如能用床弩与火炮(即火球)击中金兵者,给厚赏。又命令宋军利用夜暗时机,发霹雳炮(即霹雳火球)打击攻城金军。于是炮发火起,声如霹雳,金军被炮火烧乱了阵脚,惊叫不绝。金军攻城不下,便向宋廷索要大量金银财宝和割去一些土地后北撤而去。
当年闰十一月初,金军又卷土重来,分东西两路军第二次进攻开封,重点在城东。所用的攻城器械,除火梯、云梯、鹅车洞子、撞杆、钩杆及各种抛石机外,还使用了仿照宋军所制的火球、火药箭等火器。宋军也使用守城器械撞杆,撞倒金军的云梯;用火炬焚烧金军的攻城洞子。当金军挖地道攻城时,宋军对准地道挖竖井,并向地道内抛掷干草、蜡脂、毒药、火球等物,引起燃烧,产生烟焰,熏灼地道内的金军。金军被烧得焦头烂额,伤亡甚大。之后,金军又在城外“筑望台,度高百尺,下觇城中,又飞火炮,燔楼橹”。在进攻宣化门时,金军“火炮如雨,箭尤不可计”。在金军猛攻下,北宋朝廷昏庸,迷信一个名叫郭京的人能以六甲神兵退敌,令其开城出战,金军乘势于当月二十五日攻破开封,灭亡了北宋。
南宋军民在抗金作战中,不但利用纸壳火球的燃烧作用,焚烧金军的人马和战具,而且把纸壳火球发展为初级爆炸性火器,直接用它炸击金军人马。据当时襄阳守将赵淳的幕客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中记载,南宋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二月,赵淳率领宋军,用霹雳炮坚守襄阳。当金军前来进攻时,宋军多次以霹雳炮爆炸伤敌。
第一次是赵淳率领守军千余人,利用半夜时分出击,以霹雳炮打击金军,金军惊慌失措,人马惊恐崩溃。
第二次是在金军攻城之时,赵淳下令城上守军擂鼓呐喊,并向攻城金军抛击霹雳炮,金军人马惊骇,不能继续攻城,被迫撤围而去。
第三次是赵淳乘雨夜天?气,指挥3000名宋军,乘战船20多艘,船内满载霹雳炮与火药箭,潜驶到金军岸边的营寨,乘金军熟睡而没有防备的机会,突然向金军营寨抛击霹雳炮,发射火药箭,金军人马慌乱,自相践踏,官兵伤亡二三千人,战马死伤八九百匹。
到明代后期,火球的种类增多,若按作战用途区分,则有神火混元球、火弹、火妖等致毒火球;烧天猛火无栏炮、群蜂炮、大蜂窝火砖、火桶等燃烧和障碍性火球;万火飞沙神炮、风尘炮、天坠炮等烟幕和遮障性火球,这些火球在战争中配合枪炮使用,起着辅助作用。
(2)火药箭
火药箭是北宋初期创制的另一种初级火器,其制品有弓弩火药箭与火药鞭箭两种。弓弩火药箭是在一支普通箭镞的后部,绑附一个环绕箭杆的球形火药包,包皮用易燃物制成,内装火药,药量视弓弩大小而定。通常使用的是一种内装五两火药的桦皮羽箭。使用时,射手先点着火药包,然后将箭射至敌方粮草积聚上,在包皮引燃壳内火药后,即将粮草积聚焚烧。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八月,金军统帅完颜亮命工部尚书苏保衡与浙东道副使完颜郑家,率水师从海路直趋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船行至胶州湾的松林岛时,遇风锚泊。南宋抗金名将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李宝,已奉命率水军3000人,乘战船120艘,先于金军水师到达胶州湾的石臼岛附近锚泊,待机拦击南犯的金军水师。当李宝得知金军水师已到松林岛的消息后,即指挥水军乘顺风疾驶松林岛,向金军战船发射火药箭,抛掷火球。箭中船具后,烟焰旋起;火球所击,烈火腾飞。金军战船大多化为灰烬。最后,李宝又命壮士跃登残存的金军战船。金军主将完颜郑家也送了性命。
火药鞭箭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