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云呆呆地望着天空,久久地不肯离去。
满堂所在的3连从张家山阵地撤往二线阵地时,预10师30团的建制已经是残缺不全了,据团长陈德陛上校统计,现在30团能够参加战斗的兵员已不足400人。3连除了现任连长孔大川外,所有的军官全部阵亡,全连兵员不足40人。
在日军第一次总攻时,师长葛先才就考虑到加强二线阵地,他认为随着战事的发展,一线阵地早晚要放弃,因此巩固二线阵地是刻不容缓的事。在军部工兵营的协助下,萧家山、打线坪、西禅寺一带的阵地前都挖了15至20米宽、12至15米深的尖底外壕,用带锋利倒刺的铁丝网挂在壕沟中的两壁上,外壕前还铺设了雷场。
3连负责防守萧家山阵地。比起张家山阵地,这里的地形和工事设置完全不一样,那道深十几米的外壕代替了以前的人工断壁,但守军的火力点不再是构筑于锯齿状的尖端位置上,而是无规律地设置了很多暗堡,有些暗堡的射击孔居然开在壕沟的底部。
8月3日凌晨,日军的第三次总攻开始时,由于日军的攻城兵力已达到六个师团,兵力极为充足,所以在兵力的使用上显得财大气粗。他们以大队为单位进行滚动式连续攻击,在每500米宽的防线正面,日军每一个波次的进攻都达到了上千人。
最使满堂感到恐惧的是日军进攻前的饱和轰炸,这次轰炸比以往任何一次轰炸都猛烈。日军的97式轰炸机像走马灯一样飞来飞去,把雨点般的炸弹倾泻在阵地上。反正他们修复了衡阳机场,不用考虑油料和航程,只需起飞和降落加上载弹的时间。日军的100毫米加农炮和150毫米榴弹炮也加深了守军的恐惧,这种口径的炮弹威力惊人,落地爆炸后形成的弹坑深达七八米,再坚固的掩蔽部也经不住一颗直接命中的炮弹。
3连的运气还不错,在第一轮的炮火中只伤亡了七八人,而邻近的2连阵地就没这么幸运了,一颗500磅的航空炸弹直接命中一个掩蔽部,30多个弟兄一个也没跑出来。
日军的步兵几乎是跟着炮弹的炸点前进,炮声一停他们的散兵线已经出现在外壕前,人数之多,声势之大,使守军的弟兄们倒吸一口凉气,仅仅听着数千个喉咙发出的呐喊声就足以令人肝胆俱裂了。
外壕前的雷场里,在炮火下残存的地雷被纷纷踩响,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士兵的残肢断臂不断地被气浪抛向半空,而大队的日本步兵根本不为所动,他们完全不在乎这点伤亡,一道道散兵线无动于衷地越过躺在地上哀嚎的伤兵,坚定地向前推进……
日军的前锋线一步步接近外壕,守军阵地上依然一片沉默。日军士兵们似乎也受到某种感染,他们停止了呐喊,攻守双方都在沉默,整个阵地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这是一种精神和意志力的较量,攻守双方都在等待着猝然爆发的那一刻。
100米,50米,30米,距离在令人窒息的煎熬中一点点缩短,当日军的前锋线推进到离外壕只有三四米时,连长孔大川的驳壳枪响了,一个日军中尉眉心中弹栽倒……守军阵地上骤然迸发出密集的火力,由轻重机枪组成的火网将最前边的几十个日本兵打成了蜂窝,纷纷栽倒。
满堂、张宝旺等人这才看出来,这个阵地设置得如此巧妙,日军大批步兵在无遮无拦的开阔地上遭到密集火网的拦截,他们唯一的反应就是慌不择路地跳进外壕,这样才能躲避弹雨的杀伤。谁知日本兵们刚一跳进去,等候他们的是锋利的铁丝网倒刺,这一团团的铁丝网就挂在沟壁上,锋利的、带有倒钩的铁刺毫不客气地穿入肉体,深陷入骨,再想拔出来可没那么容易,就好比吞了鱼钩的鱼,想凭自己的力量摆脱铁刺上的倒钩是难以办到的。日本兵的战斗意志令人称道,他们虽然疼痛难忍,但还是忍痛拔出一只只脚,继续向前迈进,但前面等着他们的还是同样的铁丝网和尖刺,就这样,第一批跳进外壕的一百多个日本兵全部挂在壕壁的铁丝网上,浑身血淋淋的动弹不得。
日军后续部队看到前面自己人进入外壕,立即加快速度增援,后面步兵在守军的火力威胁下,顾不上观察,全把外壕当成了避难所,于是一波一波的士兵纷纷跳下外壕,全然不知这里是下得去、上不来的陷阱,不到半个小时,六百多名日军士兵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外壕。在后面观战的日军133联队指挥官黑赖平一在望远镜里看到这情景,心中不禁大骇,他不明白,这条壕沟竟然一下子吞没了一个步兵大队百分之六十的人,而且没有一个士兵能爬出外壕,这条壕沟里到底有什么机关?
黑赖平一在几天前才刚刚由大佐晋升为少将,到目前为止,他是日本陆军里唯一的少将联队长,这也表明他下一步的职务必然会晋升为旅团长。刚刚进入将官阶级的黑赖平一比较谨慎,当了将军的人就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动不动就举着指挥刀亲自率部队冲锋,否则他栽不起。
黑赖平一少将决定立刻停止进攻,他的这一决定挽救了133联队大部分士兵的生命。
此时壕沟里面的六百多日军士兵陷入绝境,有些强悍的士兵不甘心无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