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崩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向广西绥渌进攻。这么一来,从我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就会全线打通。到时候我军还能往哪里退呢?只好退入贵州。日军主力会沿黔桂公路和黔桂铁路继续进攻……你们想想看,如果这个点再丢失,那我们就不用打了。”

    蔡继刚又是重重地画了个圈,然后把铅笔扔在桌上。

    作战参谋们都伸过头去,他们看见那个红铅笔画成的圈里是贵州独山。

    上校震惊地问:“长官,您的意思是……”

    蔡继刚一拳砸在桌子上:“我看到那时,所有的中国军人都该自戕殉国,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作战参谋们面面相觑,不由神色冷峻,沉默不语。

    蔡继刚把军委会转发来的电令扔在桌上,无奈地摇摇头:“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句犯上的话,按这封电令排兵布阵,也只能谋一时得一域,无论如何赶不上战局的发展。”

    “长官,按这个判断,那老河口方向应该是暂时无忧。”

    蔡继刚点点头:“可以这么说,但老河口方向迟早会爆发一场大战,因为老河口机场也是日军大本营的心腹之患,最近中美联合空军以此为前进基地,连续空袭华北、华中的水陆交通线,给日军造成严重威胁。日军大本营一定会千方百计拿下老河口,此次作战的战略重点是控制豫陕公路要塞——西峡口,阻挡第八战区的部队向南阳腹地挺进。诸位不信就看着,将来西峡口一带会是个主战场。”

    另一位年轻的少校迟疑了一下,然后坚定地抬起头来:“长官,恕我直言,您说的这些只是一些假设,只是最坏的结果,但卑职认为,我们会在某一个防御点上挡住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击重庆的企图不可能成功。”

    蔡继刚盯着他的眼睛:“少校,说说你的理由。”

    “从世界整体战略格局上看,日本的国力在一天天衰弱下去,在战略上他们已成强弩之末,局部战场上的胜利改变不了他们总体颓势的命运。现在的形势是,作为防御一方,我们很困难,但作为进攻一方,我们的敌人更困难。只要我们撑住了,敌人一定会垮掉。”

    蔡继刚的眉毛挑了一下:“少校,你叫什么名字?”

    少校脚跟一碰,挺胸回答:“报告长官,我是第一战区司令部作战参谋纪振华!”

    蔡继刚赞许地点点头:“说得好!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就像拳击台上的两个拳手,谁坚持到最后一刻,谁就是赢家。就目前的战事而言,胜利是需要条件的,首先是制订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切合实际的战役计划,然后是众志成城,将士用命,靠军人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敌人!”

    “是!纪振华谨记长官的教诲!”

    “还有一点,战役计划的制订,一定要着眼于最坏的可能性,就像我刚才对战局发展的判断。我要说的是,我非常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

    蔡继刚说完又看了一眼地图,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位中校望着蔡继刚的背影,嘴里喃喃道:“诸位,你们能看出这位长官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吗?”

    军官们都摇头。

    中校说:“我能看出来,他眼光里有一种……深邃的忧伤。”

    应该说蔡继刚对战局的预测是极具前瞻性的,事后战局的发展证实了他的判断。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军界,像蔡继刚这类具有西方军事教育背景,同时又具有大战略眼光的军事将领实在是太少了,正因为少,就形不成气候,也很难得到重用,这不能不说是蔡继刚这类职业军人的悲剧所在。

    蔡继刚那位弗吉尼亚军校的老校友孙立人运气算是好的,他虽然也没有盘根错节的军界派系背景,但他很幸运,因为他在战前就坐到了团长的位子上,有了军事主官的活动舞台,这样他的军事才能才得以有机会尽情发挥,最后终于靠战功跻身名将行列。

    不过,还是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位官拜二级陆军上将、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最终还是倒霉在他留美军校生的背景上,这是后话。

    如此说来,蔡继刚少将不过是空有一腔报国志,无处施展而已,运气还不算是最坏的。

    这时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还没有意识到,刚刚结束的豫中会战不过是随后而来的一连串战役的开始,他还想不了这么远,他只想着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当前一战区兵力部署的着眼点,首先是要确保西安的安全,防御企图向西安进攻的日军110师团,其次才是扼守豫南平原,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南下。

    现在陈诚手里掌握的兵力非常可观,共有六个集团军所属的17个军,三个炮兵团和三个工兵团,还有一个负责临时省会内乡县城治安任务的宪兵14团。这时第一战区的兵力配置之雄厚,达到了抗战后期全国各战区之首。

    陈诚为了确保西安、巩固陕南,对一战区的防御态势进行了调整,将重兵集团以伏牛山为根据地,固守豫、陕边境交界处的潼关、朱阳关、西峡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