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崩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队卖出去的。”

    另一个中将立刻辩解道:“作战部队有作战部队的难处,今年年初以来物价飞涨,市场上粮食及商品早晚都不同价,可军饷却无增加,士兵的月饷只等于战前的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一切副食费、办公费,都同样无形减少,减少到官长若不吃空额,不仅他本人会饿死,全军全师都会饿死,这样下去,还打什么仗?”

    又有个少将抢着发言:“最气人的是管弹药的后勤人员,我甚至怀疑他们是汉奸,他们拒绝与作战部队合作。兵站的弹药仓库每个县都有,可没有一个兵站仓库愿意把弹药送往前线。这些浑蛋不管战事多紧张,一律等候各部队派兵持提货单来领,要是没有兵站上级军官颁发的提货单,就算是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也休想领到一颗子弹!汤长官于4月26日在登封碰了兵站小官的钉子,5月10日又在嵩县碰了兵站的钉子。”

    又有人接着发言,但声音小了许多:“将帅不和,彼此间不信任。部队仍有地方部队、中央军之别。许多北方部队装备差,兵员缺额又大,但使用起来专往风口浪尖上顶,这次会战我军打得最激烈最顽强的许昌、洛阳等守城战,都是杂牌军打的,而有些嫡系部队却一直养精蓄锐,偏安一隅,如此不公,令各友军之间无法同舟共济,相互配合作战。”

    蔡继刚没有抬头,听声音就知道是暂编15军军长刘昌义。

    陈诚一言不发,气恼地在地图前来回踱步。

    军事检讨会因为蒋鼎文、汤恩伯二人不在场,所以开得很热烈,直到下午1点钟。

    下午3点,第一战区长官部记者招待会在司令部招待所入口大厅召开。

    西安市党政系统、社会贤达、各界名流、社会各团体、群众组织、商会代表、新闻媒体会聚一堂,人声嘈杂,气氛热烈。大厅北面置一讲台,上面铺着绿呢桌布,放着一支麦克风。第一战区所有高级军官按军衔高低分前后两排坐在讲台后面,蔡继刚故意在后排最靠边的位置坐好。他抬头看了一眼,见妻子赵湘竹站在媒体记者最前一排,夫妻俩对视了一眼,没有任何表示。

    记者招待会刚刚开始,立刻有一位男记者抢先提问:“我是《扫荡报》记者,请问陈诚将军,关于此次豫中会战的大溃败……请原谅我用这三个字来形容,您不这样认为吗?请陈将军谈谈这次溃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诚回答:“首先,这位先生的用词我认为基本属实,此次日军的一号作战,总兵力有八个师团14.8万人之众,而我驻豫部队有七个集团军,虽然严重缺员,但加上地方部队也有40万人之众。从4月17日日军突破中牟河防,到5月25日洛阳失陷计38天,我军失守城镇38座,可谓日失一城,我军损兵折将达20万人,部队一溃千里,日军一直冲到豫西卢氏县城。另一支日军几乎闯进潼关,幸好被第八战区的五个军挡住,在灵宝、卢氏、西坪一带建立起防线。陕西方面的防务已经固若金汤,请大家安心勿忧。”

    陈诚擦了擦汗继续说:“关于此次会战失败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指挥不统一,命令难以贯彻。一战区长官部与副长官部之指挥不能统一,司令长官蒋铭三与副司令汤恩伯二人各行其是,互不参商,影响作战甚大。许昌失守后日军主力迂回洛阳,逼近龙门,我统帅部命汤副长官及各军会师洛阳,均未遵行,以致日军终于得以合围洛阳,并分兵直捣我长官部所在地。一战区长官部没有判断指示的时间,以致部队各自行动,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第二点是部队战斗意志低落,日军进攻之初仅用数百人,后渐增至千人,我军均不战自溃。日军见我毫无斗志,开始集中抽调大部队,连犯我密县、泛水、新郑、许昌。此时黄河以北敌陷区及日军新占领地区防务空虚,我自孟津河防至泛水密县一带有六七个军之多,竟然都袖手旁观,不予出击,坐待敌人来各个击破,这也是我军失利的主要原因。”

    赵湘竹终于抢到话筒提问:“我是《中央日报》记者,风闻此次会战我军损兵折将,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当地武装农民所缴械,请陈将军将此事予以澄清,另外也请陈将军谈谈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因为这不是个别的孤立事件,而是普遍行为。”

    蔡继刚在后排一听,心想:“糟了,连上午的军事检讨会都无人敢提及此事,这里面牵涉了太多的政治原因,一时哪里说得清楚?湘竹啊,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陈诚没有马上回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尴尬,他显然是在斟酌词句:“我承认驻豫部队军纪废弛已极,河南民间早就有‘水旱蝗汤’和‘宁愿敌军烧杀,不愿国军驻扎’的口号,此话虽然过分,但军队纪律败坏,实在也是无容为讳的事实。汤副长官不能以身作则,又个性太强,上行下效,往往相互蒙蔽,不敢举发。伊川、嵩县、登封遭85军洗劫极惨,13军在密县、禹城,预8师在卢氏,40军在木洞沟也是如此行事。”

    说到这里,陈诚停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坐着的两排高级军官,有几个将官尴尬地把头低下。

    陈诚继续说道:“长官部特务团随长官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