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他挠了挠头说:“你走什么,还是我走。”
话虽这样说了,可两人都没有动。夏天的时候,坟台乡出了一件事,有八个村的村民把乡政府围了!那是因为乡里弄来的玉米种子不出苗。这件事是吴乡长的一个亲戚承办的,亲戚跑了,于是事就落到了吴乡长的头上。那时候,八个村的村民乱哄哄地围在乡政府的门前,一个个骂声不绝,要求赔偿损失。吴乡长没有办法了,只好躲在屋里不出来。就在这时,李金魁出面了。他把八个村的支书叫到一起,说:“吴乡长在咱乡干了十八年,给咱乡办过不少好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他现在遇到难事了,咱咋也得帮他一把。听我一句话,你们做做工作,把人撤回去,余下的事我来办。”支书们都是欠过情的,碍于脸面,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有一个支书问:“这萝卜不小啊!秋苗不等人。李乡长,你咋办呢?”李金魁说:“还有七八天的时间,现在补苗还来得及。种子由我亲自解决,我去省农科所找人弄最好的种子,钱由你们村里凑……”说完这话,李金魁的脸就黑下来了,他再也不说一个字,就那么绷紧脸望着那些支书们,支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人说:“李乡长从来没让我们办过事,这事哪,难是难,我们认了!”李金魁说:“好。你们算给我个脸面,我记下了。办去吧!”
事情就这样化解了。
事后,李金魁却仍然像往常一样,并没有再给吴乡长说什么。可全乡的干部们都知道,是李金魁给吴乡长擦的“屁股”。乡妇联主任王翠花更是逢人就说他的好话,这样一来,吴乡长觉得他实在是没法再呆下去了。于是,就到上边活动了一番,很快挪动到县里去了。老吴这么一挪,李金魁自然就“正”了。走时,李金魁又亲自去送他,一直把他送到县城。两人临分手,老吴感慨他说:“金魁,你是个慢毒药呀!”李金魁面不改色地笑笑说:“还得学习,我还得向老领导学习呢。”
就在那次送老吴上任的路上,李金魁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