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孔子说,如果鲁国真的没有君子,他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答案很清楚,他是从鲁国的君子特别是孔子学来的呀!(子贱)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瑚琏”,音húliǎn,是一种贵重的食器,但重要性不如簋。这两个字在古书中不太常见。“瑚”是什么,比较清楚,据出土发现,是一种从西周晚期出现,一直沿用到战国晚期,与盨类似,上下扣合,自名为“”的器物。这种器物,宋人叫“簠”,一直沿用,1980年代才被纠正,但考古界叫惯了,不肯改,还是叫“簠”。“琏”是什么,目前还不太清楚。《礼记?明堂位》说,“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殷之六瑚,周之八簋”;包咸说,“黍稷之器,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我们只知道,它是和簋、瑚、敦、簠同类的器物,用来盛饭,是个吃饭的家伙。孔子说“君子不器”(《为政》2.12),即君子不以技能为目标,而以道德为目标。孔门四科,德行(道德)、言语(外交)、政事(内政)、文学(人文学术),孔子认为,德行最重要,言语其次,政事又其次,文学最后。没有道德或道德不高,只能算“器”,还没达到“道”的标准。子贡很能干,长于言语,擅长外交和经商,他问孔子,我怎么样,想得到夸奖,孔子说你只是器,子贡问什么器,孔子说瑚琏呗。瑚琏是重器,但不是最重要的器。(子贡)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雍”,冉雍,字仲弓,孔门二期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冉雍是政事之材,但在孔门四科中却属于德行科,原因之一,是他不爱说话。德行科的人都不爱说话。他是接替子路当季氏宰。孔子喜欢老实巴交、不爱说话的人。仲弓符合这一标准。有人说,仲弓已经达到仁,但不太会说话。孔子说,干吗非得会说话,靠说话和人打交道,常遭人讨厌;冉雍算不算达到仁,我不知道,干吗非得会说话。“佞”是会说话。子贡会说话,仲弓不会说话。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子路》13.27),不佞就是讷,它和仁,不但不矛盾,还很接近。“不知”,是孔子表示不满和否定的一种说法。看来,即使仲弓,也还达不到“仁”的标准。(冉雍)5.6子使漆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漆彫开”,是以漆彫为氏,名启,字子开,孔门一期的学生。彫同雕,指在漆器上刻画。战国齐陶文有“桼(漆)彫里”,是制作漆器的工匠聚居的里名。此人是鲁人,鲁国也有这类居住区。孔门弟子中,以漆雕为氏,还有漆雕哆和漆雕徒父,也是鲁人,当与之同里。古代制造业经常使用劳改犯。此人受过刑,是残疾人(《墨子?非儒下》)。孔门弟子有手工业者、劳改犯和残疾人。古代歧视工商,工商不能做官,孔子让漆彫开做官,比较值得注意。漆彫开说,“吾斯之未能信”,大概仍有自卑感,信心不足,孔子觉得他谦虚自抑,很高兴。(漆彫开)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音fú,是小木筏。
孔子绝望于世,也不是没有远离政治的想法。他叹气说,我的主张行不通呀,真想找个小木筏,漂流大海上,跟我走的,准是子路吧?子路听说,很得意。子路和孔子的关系,好像李逵和宋江。孔子上哪儿,他上哪儿。孔子的话,只是发泄,子路不解,还以为老师真的要航海。但孔子说,你勇气可嘉,超过我,但造船的材料没处找。“无所取材”,只是遁词,他内心的想法,还是不忍离去。
孔子明白“道不行”,可能在他周游列国的途中(前497—前484年)或他返回鲁国之后(前484—前479年)。在这以前,他不会说这些话。(子路)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见《为政》2.6。他问孔子,你的学生,仲由、冉求和公西赤,他们哪个够得上称仁。
“子路”,是仲由的字。他是孔门一期的学生,年龄比孟武伯大,这里称字。
“冉求”,字子有,是孔门二期的学生,这里称名。
“公西赤”,字子华,是孔门三期的学生,也是称名。
《论语》同时提到这三个学生,还有两处,都在《先进》篇,一是《先进》11.22,二是《先进》11.26,可以对照着看。
孔子对仲由、冉求和公西赤的看法是:
仲由年龄最大,本事最大,志气也最大。孔子说他,“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他的特长,是为大国敛财理财,富国强兵,是治国用兵的人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