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石柱逢险 小菊告状
岁此言差矣,”宋昌觉得皇上之言甚为荒唐,“自秦起,自本朝,帝位传子,理所当然,若传与昆弟,岂不徒生事端,反致天下大乱。”

    “会有这般严重?”

    “太子早定,天下必安。”

    “万岁,宋将军所言有理。”周勃也附和。

    一直观看风向的张武也适时表态了:“臣也赞同宋大人所奏,立下太子,以免他人有非分之想。”

    刘恒倾向于同意了:“若依祖制,当立嫡长,而刘启在诸子中居长,则他该为太子矣。”

    宋昌等齐声:“万岁英明。”

    就这样,窦后之长子刘启得立为太子。

    在封建王朝中,太子的废立极为寻常,就是说立为太子,不一定日后一定能继位为帝,还存在着许多变数。而刘启这个太子,却一直稳如泰山,日后继位成为汉景帝。张武的所作所为,令先王后的小三、小四死于非命,却成就了一位杰出君主的登基,使得历史上有了彪炳千秋的“文景之治”。

    太子既立,周勃又奏:“万岁,太子已立,后宫不可无主,这皇后之位也理当钦定了。”

    刘恒明白,母以子为贵,这皇后娘娘之位看来非窦后莫属了。但他对窦后感觉不佳,便推托道:“何必急于一时。”

    “后宫若是虚空,同样于国不利,万岁当做决断。”

    “这个……”刘恒还在沉吟。

    周勃干脆把话挑明:“窦后乃新太子生母,自然当为皇后。”

    宋昌附和:“臣也这样认为。”

    刘恒知道别无选择:“准奏。”

    张武又有新议:“万岁,太子皇后俱已确立,诸子亦当给予封爵。”

    刘恒稍作思忖:“既做封赏,岂能仅及朕之皇子,诸侯列王亦当惠及。前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太子遂为赵王。遂弟辟疆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皆有功,可为王。”

    周勃等应道:“万岁英明。”

    刘恒这才加封:“着立辟疆为河间王,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这就是刘恒令人景仰之处,凡事总先想着别人。

    周勃、宋昌等尽都叹服:“请万岁勿忘诸皇子。”

    “就依众卿,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楫为梁王。”刘恒还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一口气说下去,“皇后既立,封慎夫人、尹姬为美人。”

    长乐宫中的窦皇后,听到金殿上传来的信息,虽说对尹姬封为美人有些不满,但毕竟自己当上了皇后,而且儿子刘启也立为太子,应该说她是最大的赢家,也就释怀了。特别是周勃在皇上面前直言保奏,给她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早春二月的邯郸,残雪还在背阴处盘踞,大地依旧是一片萧杀。石柱拖着疲惫的身子,好不容易挨到大表姐的家。

    大表姐惊讶地把他让到热炕头上:“表弟,你这是咋了?”

    “咳,表姐,一言难尽哪。”石柱已是饿得有气无力,“快,先给我一碗热粥喝。”

    三碗热米粥下肚,石柱有了气力和精神,他抹抹嘴巴,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讲述了一遍。

    “这,张武也太歹毒了,太狠了。”大表姐义愤填膺,“这事不能拉倒,咱得给她们娘仨报仇。”

    “你别做梦了,就凭你,人家是皇上的亲信郎中令,是给娘娘办事,就别拿鸡蛋撞石头了。”大姐夫是坚决反对。

    “那可是三条人命啊!”大表姐不甘心。

    “我看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大姐夫一向胆小怕事,“咱兄弟拣条命,就得谢天谢地了,弄不好再把拣回的命搭回去。”

    “照你说,这天下就没有王法了?!”

    “当官就是法,老百姓没处讲理去。”

    石柱疲劳过度,已是呼呼睡着了。

    “哎,有了。”大表姐忽然有了主意,“咱丫头在慎夫人身边做宫女,何不把这冤屈诉与慎夫人,她也许就能和皇上过话,那不也给咱兄弟告御状了。”

    “我看没啥指望。”

    “瞎猫碰上死耗子,试试呗。”

    大姐夫没再反对,他明白也管不了老婆。

    五百里加急边报,那报马风驰电掣一般从京城穿过,惹得行人无不驻足观看,看这阵势,分明是边关又有了紧急军情。那报使在太尉府门前下马,很快边报就转到了灌婴手中。

    灌婴阅过边报,一脸严肃的表情。他没有一刻延迟,立即起身进宫。

    刘恒正在永春宫盘桓,尹姬得封美人心绪甚佳,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在为皇上起舞。刘恒看得喜笑颜开,不住嘴地夸奖称赞。

    宦者令匆匆走进,在皇上的耳边小声禀告:“万岁,灌太尉有紧急军情要面见陛下。”

    刘恒从来都以国事为重,他挥手令尹姬止跳,起身去往前殿,见灌婴在殿中急切的样子,不等坐稳就问:“太尉,是何军情?”

    “万岁,匈奴犯我北疆!”

    “啊,情况严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