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
并与山西提督会衔,也向驻防三晋的各镇各营发出内容相同的函札。
这道札子下达以后,各地绿营武官纷纷到府县主动请缨,不少府县也鉴于拔罂粟苗的阻力大不好办,现在既有抚台命令,又见绿营热情高,便乐得个自己清闲,把这桩头痛事交给了那些兵丁们。一时间,山西如同爆发了战争似的,到处都可见着戎装持刀枪的绿营官兵们在乡间田地奔来跑去。一两个月下来,罂粟苗是拔除了许多,但更多的麻烦事却接踵而至,一封封告状帖雪片似的飞进巡抚衙门,弄得张之洞寝食不安,焦头烂额。
这些麻烦事都是兵丁们惹起的。有句俗话叫做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又说秀才遇了个兵,有理讲不清。原来,这些入营吃粮的丘八,十之七八是那种无赖野蛮、好吃懒做又无一技在身的流氓地痞。打仗是件玩命的事,也是一件极易得利的事,最适宜这种人去做。有头脑的将官都知道,战时兵丁反而好管,因为自有大利在驱使他卖命,不好管的是和平时期。这些人好比烈马恶犬,只宜套不能松,也就是说只能关在营区内严格管制训练,不能放到营区外,放出去就会坏事。
可惜,这种有头脑的将官眼下山西极少,或者说他们明知不行却要迎合部属的欲望。于是一群群烈马恶犬从军营中走出,打着官府的牌子,借铲除罂粟苗的名义,大肆践踏良田,鱼肉乡里。他们勒索钱财,大吃大喝,稍有反对便捆绑吊打,更有私人民宅强奸妇女者。致使凡有绿营兵丁下去的乡寨,几乎都有命案出现,或是被吊死打死,或是不堪侮辱自杀而死。乡民们惶惶不安,如同大祸临头。还有两封匿名信状告王纬,说孝义县那个村寨因兵丁下乡,被烧二十余间房屋,死了三个人,毁坏田地百多亩,而王纬只在家做学问并不下去了解实情,都司欺蒙他,他又欺蒙抚台。
看到这些状子,尤其在看到这两封匿名信后,张之洞才知派兵丁下乡铲除罂粟乃大为失策,而王纬的确有负重托,是个不能办实事的书生!
张之洞招来山西绿营提督商量,立即撤回下乡铲除罂粟的绿营兵丁,责令各营对于借机犯事的兵丁予以严惩,并对受害者做好善后处理!
经过这样一反一复之后,铲除罂粟一事几乎停顿下来。正当张之洞进退两难的时候,幸而朝廷又颁下一道谕旨,肯定山西禁烟的举措,决不可中途而废,务必彻底拔除毒卉,种上庄稼。上谕好比一道救命符,让精神萎靡的山西巡抚重新振作起来。他借着这道上谕严厉打击反对者,再次掀起轰轰烈烈的拔毒卉种庄稼的热潮,同时,又在山西官场军营中雷厉风行地展开一场禁食鸦片的大动作。
太原城里办起了禁烟局,大批制造戒烟药丸,免费散发到各级官府各地军营,帮助已成瘾的吸食者戒烟。张之洞严行命令:若有违抗胆敢再吸者,不管是文武官员还是普通兵丁,一律严惩不贷。太原城里,官场中多年来所形成的阴惨败落有如鬼国的气象,正在逐步改变中。
在大举禁烟的同时,清理藩库账目也在紧张地进行,只不过没有禁烟的那种雷霆气势,它在悄没声息地然而又是有条不紊地进展着。局外人似乎没有任何感觉,但葆庚、王定安等人一天到晚却如处热锅之上,忐忑不安,焦急万分。一个对付之策也在暗中实施着。
太原的春天尽管来得迟些,但北国朔风毕竟挡不住春姑娘的步履,暮春三月时分,它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了。
一天下午,葆庚对张之洞说:“明天足休沐日,天气这样好,我想请大人一道到城外一处好地方去玩玩如何?”
几个月来,张之洞一直对葆庚存着三分戒备之心。关于葆庚的闲话,他时常听到官场民间有人在说。但葆庚对张之洞特别热乎殷勤,又使张之洞不得不对他客气礼貌。马丕瑶已两次向抚台禀告,说最近这几年的赈灾账目里有明显大漏洞,葆庚肯定从中做了不少手脚,但苦于没有过硬的证据。这段时期,葆庚又的的确确对铲罂粟禁鸦片十分卖力,成效也显著。张之洞一时还认不准身边的这个满洲大员究竟是个什么人物。在事情揭晓之前,作为山西的第二号大吏,张之洞没有理由也不应该疏远他。何况,春光明媚,熏风宜人,休沐之日到城外去踏踏青,实在是很有情趣。他于是带着兴致问:“到一个什么好地方去玩呀?”
“晋祠。”葆庚笑眯眯地回答。
“晋祠!”张之洞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音应道,“那真是一处名胜,只是年代久远,还有得看头吗?”
“好看的地方多着哩!”葆庚见张之洞兴致这样高,心里甚是得意。“晋祠太有名了,往来太原府的官绅士商,大都要到晋祠去看看,故下官来山西不久,便拨了一笔专款予以修缮,又安排几个人在那里长年看守。大人来太原快半年了,天天没日没夜地忙于公务,下官多次想请大人到晋祠去看看,也不便开口。现在罂粟都拔光了,庄稼也下种了,大人也该歇两天了。明天,下官和鼎丞一道陪您到晋祠去走走瞧瞧!”
“好吧,明天就一心一意地休息一天!”张之洞似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
“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