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日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幸福在人间——论卜伽丘的巨著《》
497年,在天主教会发动的一次宗教狂热中,不少珍贵的《十日谈》版本,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都作为“诲淫诲盗”的东西,被扔在佛罗伦萨的广场上,付之一炬(《十日谈》的最早版本流传下来的因之非常稀少)。1573年,佛罗伦萨出版了一种教皇钦定的《十日谈》删节本(Giunti版),把里面干坏事的僧侣全都改为俗人。1582年法国出版了萨维亚蒂(SalViati)译本,对于原著也是这样煞费苦心地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工作。“院长的苦修”(第一天故事第四)中的小修士和他的院长变成了小伙子和他的尊长,本来是修道院,变成了一座伺奉邪神的庙字。发生在女修道院中的“哑巴的故事”(第三天故事第一)给搬到了妻妾聚居的东方后宫。“小修女的故事”(第九天故事第二)的地点也同样地搬动了。“天使出丑”(第四天故事第二)中出丑的并不是神父,而是一在俗的人。如此等等,都说明了历史上的反动派及思想保守的人对于这部巨著的害怕。

    卜伽丘原来安葬于他的故乡切塔尔多的教堂的坟地里,可是后来他的坟墓竟披天主教会挖掘掉,墓碑也被扔掉,他们并没有因为卜伽丘晚年的忏悔,屈服于宗教势力而宽恕了他1818年,英国诗人拜伦游历意大利,凭吊古迹时,愤怒地提到:

    甚至他的坟墓也横遭挖掘,

    听凭疯狗般的狂人的凌辱,

    他竟不能和普通死者为伍。

    不用说,在林彪、“四人帮”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那十年里,《十日谈》也成了专政对象,翻译这部巨著成为一大罪状。现在,社会主义的春天来到了,思想开始解放,禁区正在打破——只有在大好形势的今天,我们才有可能以无产阶级继承前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的气度,对于《十日谈》这部古典名著进行探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给予一个科学的总结。

    方平

    19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