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
友哩!令尊比我大八岁,我一直把他当兄长看待。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我手里缺钱的时候,令尊大人还常常周济我,我至今仍然很感激他。”

    孙毓筠的父亲为人慷慨,亲友们在银钱上凡有所求,都肯帮助,这个性格也传给了儿子。孙毓筠见他说得真切,相信他是父亲的朋友,说:“这样说来,我该叫你杜叔了。”

    “不敢当!”杜宗路说,“我行三,你就叫我杜三吧!”

    “那怎么行!”孙毓筠说,“杜三叔,你现在哪里供职?”

    杜宗路也不再客气了,笑着答:“因为乡试落第,我离开了寿州,经人介绍到祁门县衙门学做师爷,以后又去绩溪、青阳做师爷,做了十来年,不甚得意。后来听说午帅是满洲三才子之一,最爱才,于是就去投奔他。那时午帅还在直隶做道台。我办的第一件公文就得到午帅的赏识,从那以后跟了午帅已十年。每有机会,他都保举我,我现在已是五品衔的候补知府了。”

    孙毓筠笑着说:“师爷做到这个位置也真不低了。”

    “这全靠午帅的恩典。”杜老三说,“孙少爷,你何苦放着富贵公子不做,却硬要往枉死城里钻?这次幸好遇到怜才的端午帅,若碰到别人手里,早已没命了。”

    孙毓筠已明白了,这个杜老三是端方派来的说客。假若这个说客是一个月前来的话,他会毫不客气地轰之出门。但现在,一种强烈的对生的渴望,促使他欢迎说客的到来。孙毓筠并不是一个卑污的小人,他不愿为活命而当叛徒。这些天来,他在心里盘算过,最好是既能走出囚室,同时又不失气节,只是他一时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我并不是一心要钻枉死城,因为国家弊病太多了,非要有人起来动员大家革除这些弊病不可!”

    “孙少爷,你是一个忧国忧民的青年,我很敬佩你。我们这个国家的确弊病很多,要革除。”杜老三态度十分诚恳。“现在朝廷也看出了这个问题,从太后到令叔祖孙中堂到袁帅、午帅都在力求设法革除国家的弊病。午帅很欣赏你的志向,却为你所选择的方式而遗憾。”

    孙毓筠不做声,静静地听着。杜三知他的心思在动,继续劝道:“孙少爷,午帅有心要保全你,他不能当面跟你谈,特为叫我来给你通个消息,只要你承认所主张的是政治革命而不是种族革命,午帅就会向朝廷奏请宽免你。”

    孙毓筠说:“杜三叔,你可能不知道,政治革命、种族革命我都主张。在两种革命的次序上,我认为只有先进行种族革命,即推翻满洲人的朝廷,然后再进行政治革命。”

    “小贵呀,你叫我杜三叔,我不敢当,但我毕竟比你痴长二十多岁,我今天以兄长的身份开导你,请你听我几句。”杜三轻轻拍着孙毓筠的肩膀,以一种亲切的父执态度说,“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要从满人的手里光复汉人的政权,我何尝不理解?不瞒你说,二十多年前,我和令尊大人在寿州老家就经常谈满汉之间的问题,也谈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是不是汉奸的问题。满汉之间的民族冲突,从满人入关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二百多年来,汉人中的不少杰出人物,远的不说,近世如林则徐,如陶澍,他们都忠心耿耿地为满人的朝廷办事,又如令叔祖寿州相国也是朝廷的干臣,难道他们都是追求富贵而忘记了祖宗的叛臣孽子吗?不是的!小贵呀你还年轻,还不太懂世事,大哥我明年就五十岁了,见的事多了。大哥我对你说句实心话,皇帝由哪个民族的人做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要政治清明。满人中的康熙、乾隆,比起历代汉人中那些英明君主来说都不逊色,而汉人中的隋炀帝、明武宗也决不会比同治帝、光绪帝高明。既然满人朝廷愿意立宪,我们为何不促使它一起把这件事办好,非要进行种族革命把它推翻呢?小贵,你想没想过,一旦行种族革命,双方必定是大开战争,遭殃受罪的还不是老百姓吗?”

    孙毓筠的反满革命思想本不十分坚定,听了杜三这番话,也觉得有道理,口里没做声,头不自觉地点了几下。杜三高兴,继续说:“你知道吗,你的朋友杨度特为从东京写信给午帅,请午帅宽免你。”

    孙毓筠在东京久闻杨度大名,但从未见过面,更无交往,谈不上朋友。不料杨度此时从万里之外致书端方,孙毓筠对杨度顿生感激之情,觉得杨度真正是个好人,难怪能在东京留学生界中有很高的威信。

    “午帅说,像杨度这样的人才确确实实是为国为民着想的人。他只谈政治革命,不谈种族革命,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可以 称得上真知灼见。午帅希望你不要辜负了好友的一番厚意。”

    杨度致书说情一事给孙毓筠很大的震动。他对杜三说:“杜三叔,你去告诉端中丞,我要好好想想。”

    “是要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通了,就告诉大哥我一声,大哥一定替你帮忙。”

    杜三说完出了门。

    孙毓筠在舒适的小院落里整整想了一天一夜,他想了很多很多。

    假若这次策划新军成功,起义发动了,把个南京城闹得天翻地覆,自己或战死或被捉杀头都值得,因为那将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