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必然的。
苏:因此这就是我们当初说下面这些话时想取得一致的结论。
我们当初曾说,绘画以及一般的模仿艺术,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时是在创造远离真实的作品,是在和我们心灵里的那个远离理性的部分交往,不以健康与真理为目的地在向它学习。
格:一定是的。
苏:因此,模仿术乃是低贱的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
格:看来是的。
苏:这个道理只适用于眼睛看的事物呢,还是也适用于耳朵听的事物,适用于我们所称的诗歌呢?
格:大概也适用于听方面的事物。
苏:让我们别只相信根据绘画而得出的“大概”
,让我们来接着考察一下从事模仿的诗歌所打动的那个心灵部分,看
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史诗和悲剧,都是唱的。
所以听众都是用耳朵的。
-- 421
414理 想 国
这是心灵的低贱部分还是高贵部分。
格:必须这样。
苏:那么让我们这么说吧:诗的模仿术模仿行为着——或被迫或自愿地——的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后果,他们交了好运或恶运(设想的)
,并感受到了苦或乐。
除此而外还有什么别的吗?
格:别无其它了。
苏:在所有这些感受里,人的心灵是统一的呢,或者还是,正如在看的方面,对同一的事物一个人自身内能在同时有分歧和相反的意见那样,在行为方面一个人内部也是能有分裂和自我冲突的呢?
不过我想起来了: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再寻求一致了。
因为前面讨论时我们已经充分地取得了一致意见:我们的心灵在任何时候都是充满无数这类冲突的。
格:对。
苏:对是对。
不过,那时说漏了的,我想现在必须提出来了。
格:漏了什么?
苏:一个优秀的人物,当他不幸交上了恶运,诸如丧了儿子或别的什么心爱的东西时,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他会比别人容易忍受得住的。
格:无疑的。
苏:现在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他不觉
37D—E。
-- 422
第 十 卷514
得痛苦呢,还是说,他不可能不觉得痛苦,只是因为他对痛苦能有某种节制呢?
格:后一说比较正确。
苏:关于他,现在我请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他在哪一种场合更倾向于克制自己的悲痛呢,是当着别人的面还是在独处的时候?
格:在别人面前他克制得多。
苏:但是当他独处时,我想,他就会让自己说出许多怕被人听到的话,做出许多不愿被别人看到的事来的。
格:是这样的。
苏:促使他克制的是理性与法律,怂恿他对悲伤让步的是纯情感本身。
不是吗?
格:是的。
苏: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关于同一事物有两种相反的势力表现出来,我们认为这表明,他身上必定存在着两种成分。
格:当然是的。
苏:其中之一准备在法律指导它的时候听从法律的指引。
不是吗?
格:请作进一步的申述。
苏:法律会以某种方式告知:遇到不幸时尽可能保持冷静而不急躁诉苦,是最善的。
因为,这类事情的好坏是不得而知的;不作克制也无补于事;人世生活中的事本也没有什么值得太重视的;何况悲痛也只能妨碍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