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工皇帝唐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重阻力。为了推行用友国际化,何经华在用友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这种改革并不被用友管理层认同,何经华的新政遭遇多方制约。

    职业经理人去了一家公司一般会有两种做法:一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二是配合原来的管理团队进行渐变。不变是不可能的,没有突破,凭什么体现价值、拿高工资、兑换期权。何经华属于前者,唐骏在盛大属于后者。

    在没有转会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受伤的一方总是职业经理人,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让职业经理人离开。在过去数年内,孙振耀、杜家滨、何经华、符标榜等先后离职。有些人离职后又找到一个新平台继续辛苦,有些人则从此销声匿迹。

    唐骏认为:转会制度的关键是让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有了转会费,公司得想办法让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如果随便让职业经理人离职,公司则会损失转会费。在这种保障下,职业经理人的意见会得到重视,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想法。

    除了转会费保证职业经理人利益,加速商业智慧的流动外,美国还以一种名为“职业经理人转会俱乐部”的组织加速商业智慧的流动。

    俱乐部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成员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相互之间可交流;二是俱乐部同时是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俱乐部对人才进行考察,弥补通常考察的不足;三是俱乐部建立人才需求库与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信息。

    中国尽管已经形成了职业经理人群落,但俱乐部却仍未形成。

    唐骏觉得,在中国,职业经理人还是弱势,强势的是企业。在国外不是这样,美国的一个软件工程师跳槽,可以得到“Signing bonus”,但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唐骏说自己为什么是标杆?因为他希望有一天,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甚至软件工程师,都可以享受到这种转会费。

    年轻的退休者

    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健,造就了许多年轻的退休者,孙振耀是其中的典型。

    2007年5月31日,孙振耀从惠普球副总裁、惠普中国总裁的位置上退休,时年52岁。当时还是微软大中华区CEO的陈永正评价说:“他还很年轻,有许多事情可以做。” 现在,辗转近一年之后,孙振耀才出任海辉国际董事长,那是一家并不知名的软件外包公司。

    1982年加入惠普的孙振耀保持着两项令他自己骄傲的纪录——在惠普工作25年,是中国惠普任职时间最长的总裁(5年)。

    对于孙振耀的离职,中国惠普新闻发言人表示,孙振耀已加入“惠普提前退休计划”,此外没有其他原因。

    但在一部分惠普员工看来,孙振耀的退休与他和惠普CEO赫德之间的战略判断、管理风格以及个人性格差异有关。赫德注重数字和成本控制,风格儒雅、注重企业文化的孙振耀与此不符。

    赫德在惠普内部强化“左派”战略,主线偏向个人消费电子业务,比如IPG、PSG业务。而孙振耀主要擅长在“右派”领域,偏向企业级业务TSG,对“左派”业务并不擅长。同时,赫德正在推行“结果责任”的内部考评机制,比较务虚的孙振耀以及TSG在这方面缺乏亮点。

    赫德认为惠普的对手是戴尔、联想,孙振耀认为惠普的对手是IBM、微软,这是两人在惠普未来战略选择上的分歧。

    “最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区在惠普球架构中的地位如何设定,两人也发生了分歧。”一位惠普的知情员工称,赫德认为惠普总部应加强对惠普中国的控制,而孙振耀则相反,认为应该给惠普中国更大的授权。

    “以前,中国市场是发展中市场,与美国迥然不同,惠普总部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因此总部容忍孙振耀在任职期间将‘惠普中国’更名为‘中国惠普’;而现在,总部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成熟市场,在中国和在美国遇到的是同一批竞争对手,中国区毋须再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