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秋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5 页
子的好意啊。”

    鬼才相信!之惟歪着脑袋看他:“可是父王交代过,要先生多休息两天的。”

    “可院里还有些抄抄写写的公事等着微臣。”

    这回换成之惟笑。

    见弟子似笑非笑模样,活脱脱他父王翻版,君潋知道自己在朝中懒名已盛,正是无奈不知该从何解释:如再休息下去,怕就要朝里翻天覆地,自己还蒙在鼓里。只得拉下脸来维护师道尊严,岔开话题:“世子,你怎么今天又没去上学呢?”

    得意的之惟呵呵笑开:“先生忘了?今天又是望日呢。”

    呵,竟已过去了一月啊——

    君潋也跟着笑了,不由举眸望向了窗外,外面鸟语啾啾,柳色已新,兰花怕是早已开至全盛,却只是少了看花之人。想到此处,辗转的心头忽然一阵柔软:原来不知不觉的就这样光阴飞逝,原来殚精竭虑中就如此度日如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原来就是这样……所谓的相思滋味。就这么看着,想着,温柔的神色不觉跃上了眼角眉梢,化为了阳春里最美的风景。

    瀚海狼烟正浓,人间芳菲依旧,三月东风不识人愁,弥漫一城妖娆春意。

    前方战事依旧紧张,但由于轩龙军奉兰王令守城不出,所以任由乌桓军屡屡挑衅,两军却只有过零星几次小规模的交战,双方各有损伤,皆谈不上胜负,但乌桓军却眼看着势头日盛,南下之势似已无可阻挡。一时间,拢地危,京畿危,朝野上下已是一片悲观之念,夜深人静之时,仿佛已能听到乌桓军进犯的铁蹄声声。

    已有多名三品以上要员联名上奏,请皇上巡幸东都,实是避难,皇上未允。却不料没过几天,连汝王也上表请皇上离京,谁都知道汝王不过是个未及弱冠的大孩子,他的主张说穿了不过是他身后“辅政”那人的意见,果然,在汝王的折子被留中后,平王亦和几位资深公卿上奏,请求皇上东巡。一时间,朝中附和的人更多起来,就连尚不全懂的之惟也明白了其中的险恶:这已是怎样公然的对父王不信任。

    朝廷里虽沸反盈天却还毕竟要看皇上的决定,而市井里的悠悠众口已开始散布着一些更加大胆的揣测:例如兰王与皇上数月的不和,他的故意纵敌,他的手里掌握着轩龙的精锐,他的心腹正控制着京畿防务……等等流言逐渐汇成了散落风中的珠子,之惟听得多了,也隐隐不安起来,却毕竟还没到能将这些都串起来的阅历。

    馆里的同学也更加放肆了起来,原本大家都已因暗中几番较劲未果,而暂时表面平和起来,这几日却不知依仗了什么又肆无忌惮,将宫里的街上的传的说的都往之惟耳朵里送,坏笑着说他父王这次一定要受黜落了等等,甚至还唱起了市井小儿的童谣,歌道:“莫锄兰,莫锄兰,香草长到座上去,待得春风见日天。”弄得他虽表面坚定,心里却慌乱起来。

    幸好有君潋,只要他笑谓:“不必理会。”他便又能坚强如初,仿佛只要那浮云一笑,便能带来无限希望。但当听到那童谣的时候,他的先生却也失了笑容,失声道:“谶谣?”眸里寒光乍泻,清越如冷泉飞雪,蓦然亮了之惟的眼,更乱了他的心。

    长大了以后,之惟才彻底拨开了这许多纷乱,才知道这一年有人布下了怎样阴险的一局,从而更加感怀君潋在此局面里所作出的众多预见和牺牲,从而为他,乃至他的父王所带来的平安。

    当时,之惟自然还不懂得所谓谶谣的可怕,但先生的反应却也让他警觉起来,他开始不再上来便呵斥那些拿话刺他的同学,反从他们的话里了解了更多真像,终于明白了君潋为何要急着回朝。

    这一天,他便从汝王的三弟那里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原来那句令先生紧张的童谣是传自一间道观,观名“见云”,城外三十里,观里有个古怪风流的道士名叫“清鹤”,据说虽然表面行事潇洒,却是言事如神,批命即准。

    十几个皇室子弟都好奇的围拢过来,纷纷议论着要去见识见识。汝王三弟当先开道,一群顽童便溜出了学馆,之惟也跟着出了宫,却没急着去见云观,反直奔了翰林院。他心里自有打算,要通知了君潋同去,却不料今日乃是旬休,百官皆回家休息。便又去往君宅,却不料又扑了个空。下人说君潋一早便出去了,穿的乃是寻常便装,问他去哪儿也不肯说,只是身上难得的揣了不少银子。闻言,之惟灵机一动,找了个小厮换下了一身宫中华服,便奔了某地而去。

    他没想到胭脂楼竟这样好找。才走了几步,他就想起来自己哪里认得路。正踌躇间,却见几个锦衣华服的公子,被数个家人簇拥着,一路张扬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一听“胭脂楼”三字,之惟差点没笑出声来,忙偷偷的跟了上去,就这样混进了这座京师里最出名的风月场。

    走进胭脂楼的时候,之惟竟有点晕眩,只觉得那媚影妖红、花团锦簇扑面而来,红进了人的骨子,教他不由的躲躲闪闪,生怕那一种醉生梦死。而让他更无法明白的是,为何在如此国事艰难的时刻,竟还有这样的处处笙歌?冷不防便有一个媚眼抛来,惹得他双颊窜红,无数次被人耻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