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第一衙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77、第177章
跟帖——版主。

    ————————————————

    第五集《位极人臣》

    导语【招安梁山,擒获方腊,高铭还将为大宋朝做出哪些功绩?欢迎继续收看《讲坛》栏目。】

    演播室,镜头切给吴教授。

    “高铭的历史评价是什么呢?三个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冒险家。尤其在外交和开拓冒险方面,中外都给与很高的评价。

    当时北方契丹建立的辽国衰落,但是同时崛起的大金国实力不容小觑,对辽作战屡战屡胜,实力蒸蒸日上。

    而同时期的大宋,全无天险可守,只要这两个强敌中的任意一方南下,都是灾难性的局面。

    如何在辽金夹缝中生存并壮大自己,事关国运。

    朝廷中有两种声音,一是联金灭辽,二是联金灭辽。

    但高铭偏偏走出了第三条,就是在辽金之间保持中立,不结盟不树敌。

    看起来很简答,但这是何难做到的,比过独木桥还难,约等于走钢丝。

    但高铭眼光精准,每一次重大转折,他都能牢牢把握,凭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为大宋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他的斡旋下,竟从辽国手中赎回了被夺走上百年的太行山东部城池,将大宋的藩篱堵住了一大半。

    也因此,他被册封为了郡王,大宋第一个在世封王的朝臣。

    换言之,他二十几岁时取得的成就,是许多人一辈子望尘莫及的终点。

    可能有人说了,不就是趁火打劫么,趁着辽国和金国不好,威胁辽国,从辽国手中取回国土。

    这么讲,就小看高铭了。

    如果高铭趁火打劫,后来从辽国出走,继而在中亚霸主耶律大石又岂会跟他结下深厚的友谊?

    耶律大石在中亚重新建立了一个辽国,等高铭和花荣游历到他国土内,受到了盛情款待。

    有许多往来西辽跟大食的商人记录了这场盛大的款待。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商人记载呢,因为款待持续了许多天,想错过都难。

    高铭从辽国手中拿回了城池,还叫辽国说他的好,跟他成为了好朋友,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就连金国的皇族,许多人跟他相当要好,没一点仇怨。

    比如金国八皇子完颜宗强,宰相完颜希尹都跟高铭走得很近,称兄道弟。

    而且完颜宗强在大宋留学期间,他卷进了一宗改变大宋历史走向的事件,也就是太子赵桓坠马失明案。

    这个案件,是大宋四大案之一。

    大宋四大案都发生在文宗朝,一是太子坠马案,另一则是文宗遇刺案。

    其中太子坠马案,看似金国人无心之举,但背后却有赵楷和高铭的影子。

    当时大宋这边的人手,出自皇城司和禁军。

    皇城司是武宗和高铭在管,禁军呢,花荣在管。

    花荣和高铭什么关系,不用多说。

    球场上,除了金国人外,都是他弟弟赵楷的人,这还能不出事吗?

    赵楷做人留一线,没要他哥哥的命,只瞎了他一只眼睛。

    赵桓大概也意识到无法与赵楷抗衡,瞎眼了之后,就顺水推舟不做太子了。

    再做下去,命就真没了。

    从后来看,赵楷对他这个哥哥还是很厚道的,待遇不亏。

    赵桓这个人性格也比较闷,也很懂保命的道理,终其一生不过问政事,是在府中养金鱼。

    留下的手稿,都是关于如何培育金鱼的。

    是当时著名的金鱼养育专家。

    文宗朝另一个大案,就是文宗本人遇刺案。

    发生在文宗亲征西夏的路上,当时大宋北边的这几个邻居,辽国、金国和西夏没一个省心的,尤其是西夏,就是铲除不掉,耗费了大宋许多白银和心血,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宋文宗赵佶决定御驾亲征。

    而就在马上要打下西夏都城的时候,他被西夏的刺客刺杀了。

    正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但明显有许多人不信,关于文宗之死的谣言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服食丹药暴毙说。

    赵佶很宠信一个道士公孙胜,而这个公孙胜,巧了,也是高铭推荐的。

    亲征路上,高铭没有伴驾,但他父亲高俅和伴侣花荣都是文宗的近臣。

    顶算影响大宋皇帝更迭的大事,都有高铭这个暗中操纵者的影子。

    有一种说法,赵楷迫不及待要做皇帝,于是暗中吩咐高铭,叫公孙胜在文宗服用的丹药内做手段,叫文宗死于亲征。

    赵楷被后世称为武宗,成立军事学院,亲任校长,是个比较铁血的人。

    自古帝王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

    单纯从高铭对大宋的影响看,他基本上参与了所有涉及大宋走向的关键事件,影响力之大,甚至比一些皇帝都大。

    不过,我本人是不支持这种说法的,赵楷与他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