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岩沿街叫卖的日子里,我听到军分区的老干部抱怨笋干太贵,进市场一问,果然比我们桃源贵得多。我马上运来一批笋干,嗬,几天就赚了两千多。有一次,跟龙岩经作站的老乡闲聊,她告诉我连城县也种了不少柑桔,但当地人外出推销的很少。我马上和连城莒溪农场签订合同,当年就包销五吨芦柑,又赚了一笔。
武陵村的大婶大姐们见我卖水果卖得得意,涌现出好几家水蜜桃推销大户。那一年节气刚过立夏,我们装满五卡车的水蜜桃,跟几个姐妹一人带一辆车直奔龙岩。等我们运到龙岩,龙岩水蜜桃的价钱却是节节下调。几个刚起家的姐妹忧心忡忡,建议我一起压价抛售。我劝她们不要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慢慢逛起大街,接连走访了十多家副食品商店和水果摊,发现水蜜桃的购买量天天有增加,由于一直跌价,各个零售点都不敢存货,市水蜜桃库存不多。
在所有水果中,水蜜桃是最不好保鲜的,皮薄汁多,天气一热完蛋。姐妹们急得像瘟鸡,我假装镇静,邀她们打扑克,其实哪有心情啊,老出错牌,一天就输掉一百块,心疼死了。我们咬紧牙关打两天扑克,第三天,奇迹出现了,水蜜桃的价格扶摇直上。五卡车的水蜜桃一进水果市场就被十几家批发店瓜分了。这次每个姐妹都稳稳赚了一把,惊出一身冷汗的她们对我可是五体投地,不佩服也不行。说句良心话,那几天我自己也是十五个水桶打井水,七上八下的。
不是我自吹,打那往后,我的生意是越做越火红,队伍也不断扩大。大妈、大婶、大嫂、大姐齐上阵,那可是浩浩荡荡的娘子军。我的姑婆妹也加入了进来……”
我打断桃汛,“为什么叫姑婆妹?”
鞋匠洗完碗,擦过桌子,提着滴水的拖把出来客厅擦地。桃汛暂停她的叙述,又点燃一根土烟,站到一个鞋匠拖干净的位置。等鞋匠拖完地,桃汛接着说:
“她比我小一岁,可是按辈份我要叫她姑婆的,就是那天标会的时候喊迎财接福的那个。鞋匠不好意思在女人堆里混,留在家里补他的鞋。根据资金的多少,娘子军形成七个大股东,对外号称七仙女。我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收购的收购、运输的运输、销售的销售,我自己坐镇家中,根据各地发回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那个小姑婆常驻厦门市,负责收集信息向我汇报。你别说,那真有点诸葛亮指挥三军的感觉。
我们也越做越有经验了,桃子八成熟就要采,什么叫八成熟?果面的绿色开始减退,呈现淡绿色,我们叫发白,这时的果面毛茸减少,果肉有点儿硬。我先查看各个品种果实的成熟度,估计好采收量。准备好工具,采果梯、采果筐,包装用的材料,筐啦,箱啦,包装纸啦。我将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桃果采收,并运送到分级包装场;另一组负责分级包装和装车外运。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剪短指甲,以免采收、分装时划破桃果。
分级前先捡出病残果、畸形果和小青果,然后将符合要求的果,按大小、色泽和成熟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堆放在一起准备包装。质量较好的桃,可以用专门的纸盒包装,每个果用包装纸包好放进盒子里码紧,用瓦棱纸在纸盒内做好格也行,再将桃果放进去。其余的桃,用树条筐、竹筐、木箱、纸箱包装,在筐和箱的底部和周围放上柔软、干燥、不吸水、没有异味的衬垫纸,或者填充物,然后将桃果装进去,加盖封箱。包装好以后,迅速送往销售点。
第二章:仇恨(13)
桃源市的水蜜桃越种越多,闽西的鲜桃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每一条信息都在告急,我一直担心的情况出现了,闽西本地水蜜桃已经供大于求。怎么办呢,我想来想去,只有把水蜜桃销往福建周边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桃源水蜜桃才能有出路。”
鞋匠拖好地板,将拖把冲洗一遍,倒挂在窗格上。怯怯地走到桃汛跟前请假:
“我出去一下。”
桃汛男人那样往天井狠狠一吐烟蒂,眼珠子一瞪,说,“出去出去,你就晓得要出去,也不看看芽芽睡着没有,洗脸洗脚没有,被子盖好没有。”
鞋匠的眼神流露出丧家狗的无助,身体一哆嗦,低下头上楼侍候芽芽去了。桃汛早就完成了百步走的目标,拖一张圆凳坐在我对面说话。
“这一年的端午节前夕,带着两个姐妹第一次踏上北上的火车,我们直奔南昌市水果批发市场。在水果批发部一问,水蜜桃每公斤仅卖两块六,扣除运费等等,一公斤至少要亏四毛钱,姐妹们都灰了心。我咽不下这口气,直接闯入经理室,这位好心的经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其实你们刚才看到的是浙江的水蜜桃,果质比你们闽西的差一点。浙江的水蜜桃在这里非常好销,每公斤可以赚四毛钱以上。’
经理见我们三个老实本分,接着说,‘你知道为什么闽西的水蜜桃赚不到钱吗,因为你们用汽车运输,运费贵不说,还容易颠烂。记住我的话,一定要用火车,这样运费每公斤可省六毛钱,而且速度快
,保鲜程度高。’
回旅社一算账,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