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袁世凯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编诸书,皆雅书敷陈;至于袁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扮演者究系何种角色,则未言其详也。台海两岸史学界,近年所见涉及袁氏之专著,当以上引侯君「传」,最为翔实。书中所发掘之新史料亦最多。关于在朝鲜之一段,则讥剌多于分析,亦美中不足也。

    盖中朝关系原为已有三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中之「宗藩制度」的一环。吾人治比较史学,固知东方民族史中之「宗藩关系」,与西方民族史中之「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关系」,绝不可混为一谈!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制度。言其详,则千页巨着,不能竟意。——今且试言其概念。

    西方殖民主义之要点在强者剥削弱者。剥削方式容有不同,规模大小、深浅亦各异其趣,然其基本原则无异也。

    须知东方(基本上是中国)的宗藩制度,实源自周初的封建制。据可靠史料如清人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周天子之下有二○九个「诸侯国」。其中与天子同姓者有五十二国。国有大小;诸侯名位有高低(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天子与诸侯之间,都有若干义务要遵守,相辅相成。但是他们之间,却没有「剥削」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的情势,就很像今天的「联合国」。

    联合国今日有一百八十五个「会员国」。大的会员国之下还有若干「附庸国」(Depe States),像英国的百慕达和香港;美国的波多黎各和关岛。加起来也有二百一十七个代表单位之多。——两者之间连数目字都十分接近。真是无巧不成书。

    今日的联合国对它的会员国有许多义务,如解释法理、保护安;乃至提升经济、卫生、文教、环保等等之工作。联合国如本身有力量,则由「安理事会」执行其义务。这在我国周朝,便叫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如果联合国没力量,要由美国来代劳去打韩战、越战、波斯湾或台湾海峡……,这在周朝便叫「王纲解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诸侯齐桓公如美国,可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所以中国传统上的「宗藩关系」,也就是诸侯与天子的关系。很像今日「联合国」和一百八十五个「会员国」的关系。彼此之间有义务要相互遵守。彼此之间却没有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他们之间不同之点便是,中国古代的「宗藩制度」里有一个「天子」,不像今日联合国里只有个宰相(秘书长),而没个皇上;中国古代有「王畿千里」、「带甲百万」,今日联合国只有商地十余英亩,警卫数十人而已。——但是他们在国际关系上所发生的「作用」(fun),则极其相似也。

    中国古代这种国际关系的组织形式,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二二一年),废封建、立郡县之后,在中国本土,就名存实亡了。但是他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四邻的少数民族之间,却一直活生生的存在着,至今未废!──细说需有专书,今且让我们只重复一句:中国中央政府与四邻少数民族的「宗藩关系」,是一种古代东方的「联合国」与「会员国」的关系。这种国际关系,历经秦、汉……,通过唐、宋、元、明、清凡两千余年,虽时有起伏;但在基本性质,甚至形式上,和其它制度(如家族、宗法、婚丧、教育、文化、考试等等)一样,根本没有变动。

    若论其「历史作用」(historibsp;fun),则是一个东方「文明整体」(Cuural Entity),或「宇宙国家」(Universal State)中,「细流」(Tributaries)逐渐融入「主流」(Main-strea的「历史程序」(historibsprocess)。

    但是这种东方式的文化「镕炉」(Mein Pot)是一种「自然的组合」(natural course)。其中绝少经济因素;更不靠武力征服。——他们宗藩之间是有战争的;有时且十分激烈。但这种宗藩之争的「频率」(frequency),却远不及「藩藩之争」(War between vassal states)或少数民族内部的「部落之争」(Tribal WarS)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