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大明当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零八章 朝廷吃饱,落实削藩
两袖清风的清官,他也有自己的私欲,也盼望着拥有更多的财富来壮大自己的家族。

    可沉吟半晌之后,洪承畴还是对王天宝摇了摇头,拒绝了王天宝那无比诱人的提议。

    这并非洪承畴对崇祯的忠诚超过自己的私欲,而是他还有着更大的追求。

    虽然秦王朱存枢并非是洪承畴亲自拿下的,但他作为本次平叛作战总指挥,平乱首功是没跑了,封个伯爵只是等闲,未来他甚至还能凭此军功进入军机处,乃至冲击内阁。

    与军机处大臣、内阁大臣的远大前途相比,区区一些金银俗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便是崇祯派来的卢九德如今亦在秦王府居住,倘若他真在抄没财物上做手脚,难保不会被卢九德发现。

    是以,无论是为前途计,还是为安计,洪承畴都控制住了自己心中的贪欲,拒绝了王天宝中饱私囊的提议。

    洪承畴看了王天宝一眼,摆了摆手道“你亲自带人监督,将那些金银、财物装箱入库,本官会亲自派人点算,倘若少了半两银子,本官便唯你是问!”

    见到洪承畴拒绝了自己中饱私囊的提议,王天宝不免有些失望,倘若洪承畴要贪墨抄没而来的财物,那么为了堵住自己的嘴巴,想必洪承畴会分润一些财物给自己,自己也能趁此机会发笔小财了。

    这在官场上非常普遍,几乎已经是大明官场上的惯例了,大官吃肉,小官喝汤,谁也不会说什么。

    不过洪承畴既然已经否决了这个提议,王天宝也只好按捺心中的贪欲,点头称是。

    ……

    卢九德和洪承畴对过帐册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将抄没而来的财物押送回京,而是在一千勇卫营铁骑的保护下来到固原,向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宣告崇祯对陕西秦王之乱的善后处理。

    书房内,待杨鹤摒退左右,卢九德道“我大明藩王众多,光是陕西一地便云集了秦、韩、庆、肃四藩,四藩所占据的田地便已占据了陕西耕地的一半,反观陕西百姓,脚下却无一寸立足之地,这才导致陕西民乱不断爆发。

    虽然,秦王作死发动叛乱已经被朝廷大军铲除,朝廷收回了秦王一脉所占据的土地,但这还远远不够,韩王、庆王、肃王所占据的耕地,朝廷必须部收回,发放给百姓耕种,以彻底解决陕西的民乱问题。”

    杨鹤虽然平乱无能,但他却是明末历史上少有的同情百姓、流民的官员,听到朝廷打算没收藩王耕地,把封地发放给百姓耕种,杨鹤便打定主意支持朝廷的政策了。

    他朝着卢九德拱拱手道“本官对陛下的决策自然是无条件拥戴,公公有什么要本官配合的,请公公尽管开口,本官责无旁贷。”

    卢九德诧异的看了杨鹤一眼,没想到杨鹤竟然如此配合他,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杨鹤既然愿意配合,那完成陛下所交代的任务就更有把握了,卢九德自然不会拒绝。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道“根据陕西厂卫的密报,陕西四藩多多少少都做过许多违法乱纪之事。

    且不说起兵造反的秦王,其余三藩之中,肃王许是地处偏远人丁单薄的关系,恶行不彰,对百姓盘剥较轻。

    可庆王、韩王却是跟秦王没什么两样的一丘之貉,对百姓盘剥分外残酷,只是因为实力远比秦王弱小的缘故,这才没有举起反旗。

    因此,陛下决议对韩王、庆王从重从快处理,而肃王,倘若他愿意配合朝廷的话,陛下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待肃王同意将田地无条件转让给朝廷后,陛下将召肃王入京荣养。

    至于韩王跟庆王,则没有回京荣养的机会了,陛下将以谋逆之罪处置韩庆二藩。”

    “什么!谋逆?这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啊!”杨鹤未曾想到崇祯居然会如此处置韩庆二藩,惊得豁然站立起来。

    卢九德却淡然说道“杨大人无需太过惊讶,韩庆二藩谋逆并非咱家栽赃陷害,陛下若是要重重处置,严格说来肃王一脉也少不得一个谋逆之罪,杨大人且看三藩勾结秦王的谋逆罪证。”

    说罢,卢九德从袖袍夹带中取出三封行囊,递给了杨鹤。

    杨鹤半信半疑,接过行囊,打开一看,眉头猛地皱了起来。

    半晌之后,杨鹤看完三封行囊,还是颇为顾虑的道“这三封行囊,以本官看来,说是勾结秦王委实有些牵强,可信中又隐隐表达了同气连枝共抗朝廷之意,当真让人难以判断啊!”

    卢九德却斥道“这有什么难以判断的,咱家且问你一句,秦王起兵造反是不是事实?三藩写给秦王的信件是不是有勾结的意图?若是,朝廷治他们一个谋逆之罪有什么好说的?”

    “秦王造反?”杨鹤恍然大悟道“没错啊!秦王确实造反了,三藩也确实与秦王有所勾结,陛下若要治他们一个谋逆之罪,还当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卢九德点点头道“杨大人明白就好,陛下只是重处韩庆二藩,放过肃王一脉,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

    杨鹤应道“该怎么做还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