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道他是个长情之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怕了那样争吵不休的婚姻生活。与其整日面对着一张令他厌烦的脸,他宁愿选择一个人孤老终身。
而他的婚姻之所以如此失败……
看着窗外如流动画轴一般的山景,袁长卿不由自嘲一笑。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高看自己,把一切错误都归咎给对方。便如他年轻时,一直觉得这段婚姻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从来不是他的错,一切都是那个不守承诺的侯十三的错。直到如今他渐渐老迈,比起指责他人更愿意自省自己,他才发现,比起侯氏的错处,显然他的错处更大一些。
那时候,他一直以为,即便他性情冷了些,他依旧可以算得是个好丈夫的。因为他给了侯氏最大的体面,他一直以妻子之礼待她,从来不会令她难堪,更不会跟她争吵。每当她因他的冷静而失控时,或者她的所作所为令他不堪忍受时,他从来都是掉头走开,从来不会去跟她争辩,更不会告诉她,他生气的原由。
他认为,自己做到了一个丈夫该做的一切,不仅通情达理,还宽容大度。而如今回头想来,他才发现,他的回避虽然为他得来一片清净之地,却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过两人间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他这种不理不睬的冷漠态度,才激得侯氏的性情愈加偏激。
于最为气愤时,侯珊娘曾嘲讽他是那“不开口的蛤蜊”。如今想来,也许当时他换个处置方式,比如他跟她争吵,把他对她的所有不满都说出来,两人就不会走到那么僵硬的一步了。
然而,当时的他并没有选择那么做。
不是不能,是不想。
是从来没有想过。
因为当时的他觉得,她还不值得他动脑筋去体谅她的难处。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她的想法,也不在乎她是否会因为他的冷漠而受伤。甚至她那时不时表露出来的倾慕眼神,在他看来也只是一种麻烦,是一种不必要的纠缠。所以……
他不在乎。不在乎她,更不在乎他们的婚姻最后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袁长卿默默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书,学着记忆里侯珊娘的习惯动作,以指尖撑住额头。
她死的那天,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来着?
烦躁。
是的,烦躁。因为他觉得她又在骗他、在纠缠他了。因为她已经做过太多回那样的事了,因为他已经厌烦了她那些想要引起他关注的种种手段……
得知她的死讯时,他当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来着?
他记得当他得知她竟真死了,而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她的病“该有个说法了”时,他的心头曾掠过那么一阵令他良心微微刺痛的不自在,以及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愧疚。当然,之后更多的,却是一种解脱的感觉……
而,从什么时候起,他一直以来的心安理得,开始渐渐变得不那么心安理得了?!
似乎是从六安跪在他的面前,请求终身为十三娘守灵时起。
十三娘把六安塞给他的心思,袁长卿其实一直没弄明白。虽然她说这是为了他好,可在他看来,这只是她在为自己博得一个贤名而已。所以当十三娘提起时,他拒绝了。只是,那时候的十三娘已经开始变得偏执,不管他是否同意,她一意孤行地当众宣布,六安从此以后是府里的姨娘了。
那时候他以为,这件事是她们主仆之间串通好的某种约定,所以气愤之余,他什么都没说,只令小厮将他的东西搬出了正院。
他从来没有碰过六安,六安也从来没有主动去找过他。甚至直到六安跪倒在他的面前,他才想起,她的身上还白担着个妾室的名分。
也是直到那时,他才发现,他和珊娘之间不见硝烟的战争,毁的却是六安这么个路人的一辈子。
之后,看到怀着身孕的女儿在侯氏灵前哭得几近昏厥,听着她痛悔地说着不该在母亲临终前说那些刺人的话,袁长卿再次发现,他和侯氏之间的战争,被牺牲的,不仅仅只有六安,还包括他心里默默疼爱着的一双儿女。
一直以来,袁长卿都认为自己是个冷情之人,他认为自己肯定做不了一个好父亲。而既然十三娘那边那么积极地想要做个严母,他便乐得轻松,只在孩子们需要他时才出现。可叫他没想到的是,侯氏的严厉令两个孩子都对她心生抗拒,反而是他这个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亲近的父亲,得到了那两个孩子的认可。
虽然这不是他有意为之,却又是他乐于见到的结果。加上后来发生的事,使得袁长卿愈加认定,这侯氏果然和她那祖母一样的禀性,只知利益不知亲情。所以他便有意无意地纵容着那两个孩子疏离他们的母亲,直到侯氏因她的偏执跟一家人都彻底决裂……
年轻的时候,袁长卿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作为,因为他心里认定了侯氏就是那样的人。可随着年纪渐长,默默回想十三娘的作为,他才渐渐认识到,虽然她行为偏激了些,虽然她总爱把她的想法强加于人,可不得不说,她是真心想要为他付出,想要为两个孩子付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