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且慢行
粒竖起耳朵,瞪大眼睛,看了看那个满脸仰慕神色的陌生修士,再看了看神色古怪的景清。景清阔以啊,在外边名气都这么响当当啦。钟倩则在一旁憋着坏,笑得肚子疼。

    陈灵均瞪了眼幸灾乐祸的钟第一,咳嗽几声,横移两步,再后撤一步,笑着与那个絮絮叨叨的修士介绍起身边的黑衣小姑娘,说这位周道友,就是我们落魄山……

    陈灵均移步的时候,小米粒立即双臂环胸,觉得有些倨傲了,立即变成双手负后,也觉得不太合适,只好皱着两条疏淡微黄的眉头,挠挠头,抿起嘴赧颜而笑。

    她抢在景清之前自我介绍一句,“我叫周米粒,家住落魄山。”

    ————

    雨后天霁,片刻凉爽过后,很快就又变得暑气蒸腾,庭院一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满树的蝉鸣。

    沈沉百感交集,拄着拐杖慢悠悠逛了一遍兵部衙署,真是闭着眼睛都能走了。

    这位在兵部衙门待了大半辈子的耄耋老人,已经与皇帝递交辞呈,也通过了今天的廷议,只等今天散衙,就算功成身退。

    大概是无官一身轻的缘故,老人比平时多了些笑脸,路上遇见了年轻官员就提点几句。

    作为大骊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兵部尚书,沈沉当然是心有遗憾的。

    就像在野的穷酸书生,总想要在那荒郊野岭,古墓荒冢间,得到狐仙美人们的青睐。

    在朝的文官,又有哪个不想统兵打仗?在沙场建功立业,开疆拓土,才好青史留名。

    之前跟来衙门视察的陈国师开玩笑,让对方在谥号一事上帮忙跟陛下美言几句,往大了评。

    其实熟谙大骊官场的老尚书,心里有数,跟明镜似的,沈沉最心心念念的,是文襄,可惜是断然不可能的,至于文忠,够不着啊,估摸着是文毅,或上或下一个名次。也很好了,该知足。

    陛下首次离京,并未让大皇子宋赓监国。

    言外之意,就是大骊依旧没有设立储君。

    慢慢踱步到了官厅,他让人喊来了两位正值壮年的徐、吴两位侍郎,老人坐在椅子上,双手拄着拐杖,下巴搁在手背上,笑眯眯看着他们跨过门槛,真年轻啊,走路都带风的。

    老人的下巴摩挲着瘦骨嶙峋的手背,“周贡也是个妙人。”

    吴王城要比左侍郎徐桐落座稍慢些许,笑道:“方才一见面,周贡还是那句车轱辘话,只要能够掌管一艘剑舟,他可以不升官。”

    左侍郎徐桐哭笑不得,这家伙的心思也太简单了。不过风雪庙兵家修士,多是如此脾性。

    沈沉笑道:“风雪庙大鲵沟一脉修士的行事风格,我跟你们一般年轻的时候,早就领教过。他们都是一根筋,指着鼻子骂大官就数他们最起劲,在当年兵部诸司出了名的,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黄眉仙算好的了,不骂人,只拿刀鞘吓唬人。”

    老人有感而发,指了指两位侍郎,“你们这些个年轻人啊,算是过上了好时节。”

    当官一辈子都不开窍的,大有人在。例如偶尔被贵人或明或暗提携一次两次,偏只觉得是自身本事够好,或是同僚被穿小鞋下绊子好多次了,依旧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归咎于官运不济。

    若说日久见人心。我们凡夫俗子,再高寿,比得过山上的修道之人?

    先前兵部这边,沈沉之所以始终没有批准此事,也不是老尚书故意刁难周贡,而是周贡跟邯州副将黄眉仙还不一样,周贡始终保留风雪庙大鲵沟的谱牒身份。大骊边军自有法例,不会随随便便破例的。

    只是这次既然国师亲自发话,让周贡去兵部找到吴王城,说是有礼部董湖作为担保人,允许兵部破例行事,准他掌管一艘剑舟。兵部这边也就顺水推舟一次,大骊朝的规矩,本身就是崔瀺一手搭建而起。

    老人笑眯眯道:“此前朝野上下,都会怀疑一事,当得剑仙,做得官吗?”

    “徐桐,吴王城,你们俩也一样。别跟我摆什么委屈脸色,俩小狐狸,还是嫩了点。”

    “可不管怎么说,大骊京城加上陪都的六部当中,天然最为亲近陈国师的,我们兵部是毋庸置疑的第一。”

    “我为什么豁出去一张老脸皮不要了,也要拉着陈国师必须第一个视察兵部?就是知道我们兵部,完不用装,陈国师就能感受到他在千步廊,至少有一块地盘,是从心里向着他的,最理解‘隐官’的分量。”

    满朝文武,起先都想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年轻国师与崔国师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就算你陈平安做得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坐得稳大骊新任国师的那把椅子吗?

    也想搞清楚,这对文圣一脉的师兄弟,他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各自是在什么地方。

    由于沈沉已经卸任,连那方堂官大印都已经封存起来,新任尚书的人选尚未廷议,连那小朝会也是没有透露半点风声。

    徐桐和吴王城当然内心火热,只是沈老尚书故意不提此事,他们总不好主动说什么,只能假装淡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