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而我们的对手很巧妙的躲在暗灰的天幕,观察哨只能看见炮口的闪光。”
观察员的回忆明当时的光线观瞄对德国公海舰队极为不利,为此舍尔决定再次采取非常措施。不过这次情况更加严重,光靠大转向不足以争取时间,在一番取舍后他做出决定。713分,战列巡洋舰队收到命令:“冲向敌舰,不惜一切”
希佩尔搭乘的鱼雷艇此刻已经接近máo奇,每个人都很清楚命令意味着什么。千疮百孔的战列巡洋舰必须向英国舰队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做最后一次突击,牺牲自己为主力换取转身的时间。
参谋们建议改换一艘国王级战列舰作为旗舰,他一言不发踏上máo奇的甲板,升起中将旗。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从开战至今一直站在最前沿,无数次同死神擦肩而过。“辉煌过后,让我们一起承受最后的磨难。”
现在德弗林格尔号前方的海域无疑是通往地狱的焚尸炉,英国本土舰队超过200门大口径舰炮在8000码距离上不停倾泻英国人将其称为“死亡冲刺”,不过事后不管是希佩尔还是哈托克舰长的日志中,只是简单交代“奉命向敌舰前进”而已。
最前面的是德弗林格尔,她的正面有16艘英国战列舰,右舷东南方是6艘战列巡洋舰。713分,一发13.5毫米穿甲弹击穿主炮塔的装甲板;1分钟后,15英寸炮弹从部chā入炮塔并且在内部爆炸,炮塔指挥官双tuǐ被弹片削断,其余炮手全部阵亡。炮室的发shè药着火,并蔓延到下面的输弹舱。
谢天谢地的是这些火药只是燃烧而没有爆炸。损管队紧急向两座炮塔注水,防止火势扩大而引爆弹药。78名官兵中只有5人从炮塔部的抛弹口中爬出,已经被严重烧伤,剩下的73人不是烧死就是淹死。第二发15英寸炮弹刺破副炮炮塔的盖,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只有一名炮手站在打开的舱门附近,被爆炸的气làng抛出,其余80名官兵在瞬间被杀死。
毒气开始渗进shè控命令传送室,所有人不得不撤离。shè控室的命令只能用传话筒发布,再用电话传达到炮塔。此时英国舰队已经测定距离,shè击更加集中精确,一发炮弹落在舰桥上:“就像被巨人猛力一击,每面墙壁都在震颤发抖,炮弹落在我前面不到50厘米的地方,幸好角度不够,未能击穿装甲板。”枪炮官心有余悸的回忆,“黄绿sè的气体丝丝缕缕渗进来,防毒面具降下,我嘶哑着嗓子继续指挥shè击,穿话筒那头也是吵声一片。当毒气终于散去后,我们发现舱门已经被爆炸震开并且卡死,外面的雷鸣和咆哮清晰入耳,又一次尖啸落下,舰桥的装甲板被扭曲成奇怪的形状,海图室和里面的人永远消失了。爆炸的气làng把门震松,再次关上。自己开的门自己关上,英国人永远这么礼貌。”
此时四艘战列巡洋舰距离英国的巨人号战列舰只有7700码远,在这个距离上最厚的装甲也形同薄纸,717分,他们接到腓特烈大帝的旗语,开始攻击英国舰列的前卫,哈托克舰长指挥德弗林格尔开始向东南方转去,与对方平行前进。就在转弯时冯德塔恩的舰桥后部被击中,飞舞的弹片扎进观测室,第三枪炮官和测距仪旁边的官兵当即阵亡。
火焰在炮塔甲板上肆虐,经过通风筒钻进右舷引擎室,把冷却器变成一摊垃圾。同样的悲剧在每艘德国战列巡洋舰上重复着,740分,当他们确定主力舰队成功转向后,第一侦察舰队已经是废铁一堆。德弗林格尔共计中15英寸炮弹10发,13.5英寸炮弹1发,12英寸炮弹10发,火势要在1个时候才得到控制;
塞德利兹中15英寸炮弹8发,13.5英寸炮弹6发,12英寸炮弹8发,鱼雷1发,炮塔剩下一个,火焰升得比烟囱还高。就算这样她们还是保持纪律和编队前进,日德兰型战舰从此名扬天下。
718分,德国战列舰开始艰难转身。根据德国纪录,“第五第六战列舰分队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依次转向,有些甚至紧靠着齐头并进”在舰长们的叫骂声和锅炉房翻腾的蒸汽共同努力下,当然也要归功于平时的严格训练,碰撞居然没有发生。指挥第一战列舰分队的施密特中将不等后面的战列舰转向完毕,就下令旗舰东弗利斯兰前行后转以加快进程。
更前面的皇后号不得不向右舷开进以腾出空间掩护她转向,后面的路易bō特摄政王又高速chā上,勘勘与皇后擦过。舍尔的腓特烈大帝带头向左舷转向,好让前方战列舰有转身空间;国王号在布雷宁豪斯舰长指挥下往前挪,尽量释放烟幕掩护后面的第五分队,而她自己被密集的跨shè弹所覆盖。
一发15英寸炮弹命中赫尔戈兰的前部装甲板,凿开直径20英寸的大洞,灌进近80吨海水;碎片四溅,击坏了左舷最前端的5.9英寸副炮。国王号在转向的瞬间被铁公爵shè出的一发13.5英寸炮弹击中,炮塔起火,后部几个舱室中立即充满了致命的毒气。
腓特烈大帝在短短2分钟内被大口径炮弹命中4发。最痛苦的10分钟过去后,公海舰队终于掉过头来向西开去,躲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