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表现。“幕布已经拉开,演员都已就位。”
“我似乎看到古代勇者的英灵正在远处làng尖上出没,在炮筒前方闪耀,在云层上低语,评论我们这代人的价值。”
希佩尔在吕佐号的控制室中再次交代开火shè击的每个环节:“这时候任何错误都将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他把嘴里的雪茄换到另一边,瞪着远处的狮号。
此时德国希佩尔舰队排成两列平行前进,舰列依次是留佐、德弗林格尔、塞德利兹、máo齐和冯?德?塔恩,方向东南。
英国人在右边,打头的是三艘玛丽皇后级,然后是一艘虎级,最后是两艘不倦级。
双方距离20500码,差不多是留佐和德弗林格尔的极限shè程,而英国的不倦和新西兰号的shè程只有18600码左右,其他英国战巡的13.5英寸炮可以打到23000码距离,虎号可以打到24000码。希佩尔和他的军官们都在纳闷,为什么英国人还没有开火,显然他们的13.5英寸炮具有更远的shè程。
根据希佩尔的命令,为了获得更好的shè击距离,希佩尔舰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危险区域。数分钟后,希佩尔下令向右舷转2度,进一步拉进双方距离。出乎意料的是,直到18000码,对方依然保持缄默。
狮号上的贝蒂正在焦躁的等待,shè击观察员还是没给出信号,德国人已经进入shè程,到底是怎么了?
shè击观察员的法是:“可见度时好时坏,这是北海夏季非常典型的天气,薄雾有较大湿度,阳光无法穿透。很不幸的,西方天空很晴朗,地平线清晰,我们舰队的侧面轮廓完全被捕捉到,对方的弹着也很容易辨认。而我们只能看到德国舰队模糊的轮廓,无法辨认细节,测距员报出的读数也比实际距离大一些。”
紧张气氛在成倍数的增加,德国在最后几分钟已经将shè击指挥仪牢牢锁定皇家公主号,就等着旗舰发命令。15000米,最后一次报读数的时候,一声低沉的咆哮响起,旗舰留佐号发出了第一炮。
左舷接敌的旗语升起穿甲弹shè击的声音响起,于是炮弹像轰雷一样出膛而去,后面的战舰依次开火,舰列中腾起的黑sè烟云中缀着暗红sè火焰,战斗开始了。
14时28分,“加拉蒂”号首先向德舰开炮,德舰“埃尔平”也开炮还击,双方展开了一场短暂的炮战。这幕序剧之后,一场总共有265艘各类型军舰,其中英国149艘,德国116艘和10万名左右海军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开的日德兰大海战很快就拉开了正剧的战幕。
15时48分,希佩尔命令命令各舰向两万米之外的贝蒂舰队开火,随着德舰发出的第一批炮弹,双方前卫舰队之间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在德国人开炮后,英国人马上还击,根据纪录,德国舰队348分开火,落下的炮弹纷纷打碎了笼罩海面的薄雾,半分钟后狮号的炮弹向那边飞去,接敌的信号旗同时升起。德国战舰从左至右依次分配火力,各自盯着对方舰列中相等位置的对手开火,只有最后的冯?德?塔恩例外,由于数量上少一艘,她瞄准英国舰队最末尾的不倦shè击,新西兰号则被忽视了,与虎号一起向máo奇开火。
贝蒂则集中前面两舰的火力攻击留佐,开战伊始英国人表现不佳,第一批炮弹纷纷从德国战舰头飞过——依然是测距仪的问题。位于德国舰列另一侧2200码的雷根斯堡号此刻被巨大的水柱和爆炸包围了,处境比战列巡洋舰更危险,虎号找错对手,向这条轻巡洋舰shè击了足足10分钟。
德国的12英寸口径大炮的威力比不上英国13.5英寸和15英寸的大炮的巨大,但是由于德舰采用了先进的全舰统一方位shè击指挥系统,火炮命中率远远高于英舰。
在这种短促的交火中,公海舰队的战舰更有优势。当时德国采用的测距方式比英国的先进。首先由测距仪解算出对手距离,然后在这个读数上增加一定距离,发shè第一发,再根据读数发shè第二发,最后根据读数减去一定距离发shè第三发。
三发的shè程间隔相同,时间相近,可以根据弹着快速修正弹道,这种方式被称为梯次测距。而皇家海军还是采用传统的二分法测距:首先发shè一发炮弹,根据弹着调整下一发shè击,直到连续两发炮弹落在对方两舷,再取中间值。用这种方式测出正确距离需要较长时间,加上德国使用的光学瞄准具远远优于英国产品,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德舰的命中率较高。
另外,德军的穿甲弹也优于英军。双方交火后,德舰的第一次齐shè就命中了贝蒂的舰队,贝蒂的旗舰“狮”号频频被击中。
四的时候,一枚穿甲弹洞穿“狮”号Q炮塔外壁9英寸的装甲板,并在塔内爆炸,半个盖被掀到空中,然后重重的砸在甲板上。炮室和装填室中的火药被引燃,70名官兵几乎在瞬间被杀死。
战舰猛地向右舷转过180度,为敞开的炮塔吹入更多空气,白炽的火舌四处蔓延,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