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楚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 君臣对骂
这个时候开口道:“三位爱卿,你们对孔大人的安排可有何异议?”

    吴胜和康伯都没有异议,秦翼明也无异议,不够内心里稍微有点失落,自己这么努力考了个武举状元,才一个指挥使,这级别还没有守备高,看来东林人故意刁难自己!好在崇祯允诺的是副将,秦翼明看着,看着君臣之间在演戏,在博弈。

    “那好,吴胜,康伯领旨,任命吴胜为陕西永昌卫指挥使,任命康伯为河南开封府守备,这几日就上任,你二人可以退下了!”崇祯说道。

    “谢主隆恩,微臣告退!”吴胜和康伯都喜滋滋地退下。

    众人内心都很焦虑,这皇上任命吴胜和康伯二人,却没有封秦翼明,难道皇帝执意要让秦翼明留在京城?

    张至发正要开口,崇祯就接着说道:“秦爱卿嘛,朕很喜欢,想让秦爱卿留在京师,为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还有,擢升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崇祯特意将这二人一起说出来,他知道这两个人的任命,朝臣都会反对。

    杨嗣昌此时就在朝堂上,一身红官袍,但是他却一言不发,现在整个外廷对他是恨的咬牙切齿,今日他本不想来参加朝会的,可是崇祯特意通知他过来。

    相比较而言,留秦翼明在京师,有些人还可以忍,可是要让杨嗣昌入阁,那是真触犯到某些人的底线了。

    黄道周可不是好惹的,这个人向来以敢于直谏出名,以前弹劾魏忠贤被罢了官,后来崇祯登基后才回到了朝堂,他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理学的一代宗师,学问做的好,所以崇祯让他做了太子的老师。

    黄道周斜睨了一眼在一旁站立的杨嗣昌,内心都是轻蔑与鄙视。

    相对于秦翼明而言,黄道周更加痛恨杨嗣昌,因为他认为杨嗣昌主张议和就是卖国,就是投降!

    “皇上, 不可啊!”黄道周非常不客气地反对。

    崇祯没有理会黄道周,对着杨嗣昌说道:“杨爱卿,今日把你主张议和的理由给众位爱卿说说。”

    杨嗣昌侧步出列,道:“皇上,众位同僚,我大明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听之任之,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所以微臣主张先与建虏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流贼,攘外必先安内,......”

    杨嗣昌侃侃而谈,就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所以他建议议和,增饷增兵,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内患乃皮癣之疾,杨大人是不是太看得起那些流贼草寇了,他们只是一些不安分的农民罢了!如果那些人能够粗通文字,有咱们理学大家黄大人在,定能劝导他们改邪归正。”孔运贞说道。

    “对,那些流贼就是贪欲私心太重,他们哪里能够知道存天理,灭人欲的儒家哲理。”贺逢年在一旁也是帮腔道。

    “真有才!”秦翼明忍不住窃笑起来,按照他们的逻辑,让他们这些大儒开坛,天下就太平了。

    黄道周被崇祯无视,内心不爽,站出来开口道:“皇上,杨嗣昌舍本逐末,不分轻重,看似言辞凿凿,却是胡言乱语。流贼乃鲜疾,不足虑,建虏才是大患。杨嗣昌绝对不能入阁!”

    黄道周直呼其名,非常不客气。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臣紧跟着出来站队,给崇祯压力。

    “为何?”崇祯很不高兴,他质问黄道周,他知道黄道周是外廷的核心人物,影响力巨大。

    “臣有三个理由。第一,杨嗣昌不孝,其父病逝,杨大人不回家守孝三年,而久留京师贪恋权力;第二,杨嗣昌无才,什么十面张网,征收剿饷,祸国殃民,不可能有成效;第三,杨嗣昌主和,是卖国贼,是投降派!这也是杨嗣昌绝对不能入阁的理由。”黄道周言辞凿凿,作为东林的领袖人物,黄道周的言辞,立刻博得了朝臣的一致赞同。

    “为何不能议和?”崇祯冷眼看着这个倚老卖老的黄道周,内心生气,议和是杨嗣昌政见主张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想看到的,崇祯一直都是对杨嗣昌偏爱有加,杨嗣昌是他夺情后才留在京的,他当然要力挺杨嗣昌。

    “不能议和,议和也不会成功,成功了也不会持久!”

    “这又是为何?”崇祯愠怒,他倒是很想看看这个理学大师有什么出语惊人的高见。

    “首先,建虏乱我大明数十年来,亡我之心不死,即使议和成功了,也是表面上的,暂时的,如此反而会让我大明士兵放松懈怠;其次,我大明九边几十万大军,如议和持久了,九边军士将如何安置?这些人都是长期以打仗为生的人,如果让他们耕田,他们必然有心生乱,流贼中的老回回就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