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田园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外五章 强掌心桨荡逆流
,他知道是因为大家都有默契,每一次的大朝必然会找他们家一点毛病,不是说张王两家真有毛病,而是一种保护。

    一个臣子一旦没有任何同僚反对是不好的,所以大家都是找点问题,估计这次自己一兴奋选错人了,大人可以弹劾,而且该送的东西还会给送到家中,弹劾人家小贝……有点过分是不?

    此人如是想着,很捉急,满头大汗。

    高力士忍不住了,只好提示:“你说小贝他们到处乱跑,那么小的孩子,哪里不对?”

    “啊对,他们做的不对,陛下,诸位,你们想啊,小贝他们那么小,整天往远的地方跑,多让人担心,他们就不想想,累到了怎么办?冷到了怎么办?实在是太过肆意了。”此人急中生智。

    “那又是如何生的异端?”李隆基问。

    “必然的,陛下您想,他们在外面,我们担心不?一担心,就不能好好做事,做不好事,让百姓怀疑,不是异端是什么?”说完之后,此人长出口气,这一会儿的工夫,汗水已把衣服打透。

    李隆基颔首:“嗯~!有道理,卿辛苦了。”

    “乃臣之本分。”此人连忙跟着回应。

    朝堂上出现了十来秒声音的空白期,正当李隆基要点名问政的时候,司农寺的蒋岑见没人说话,把本子翻开,朗声说:“陛下,经寺内统计,我朝之西红柿、辣椒、土豆、地瓜等外来作物,已经达到国铺开种植之数,臣提议,应把玉米以行政命令……”

    “皇上,皇上,银州急报,银州急报……”

    不等蒋岑把话说完,打含元殿远处那个大门口的位置传来一阵高分贝的叫喊,骆宾骑个宽轮的山地自行车风一样地出现。

    众臣关注的并不是自行车,而是骆宾喊的话,银州怎么了?

    几秒钟之后,骆宾一个摆轮停下,把车一扔,来到最下面的官员桌子边,先把人家的水灌两口,再抢过话筒,说道:“陛下,银州报,大雪,铺天盖地,半日积腰,一昼夜未止,远之县村,呼…….呼,远之县村为名开光者,口一千五百余,皆……呼……皆……”

    李隆基只觉得心跳加速、浑身无力,臣子们也是面色肃然。

    换成以前大唐技术不先进,没有什么医疗、教育等福利的时候,一千五百人的生死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哪天不死人?哪年受灾死的人少了?莫说一千五百人,一万五千人死也就死了。逃灾的时候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死在路上的不知凡几,早习惯了。

    但是现在不同,如今不会出现旱灾几十万人吃不上饭逃难的事情,更不可能易子而食,只要人还在,其他的问题不是问题。

    可是突然间说有个地方一千五百人,半天雪就有到腰那么深,下了一天一夜,还没停,那人……

    “混账!”李隆基一拍桌子站起来,怒目直望。

    骆宾连忙使劲喘息两口:“陛下,恕罪,息怒,口一千五百余,皆困雪厚处,然,我朝十人巡查使昨夜来电,紧急发兵,俱收之。”

    “你……”李隆基咬着牙指向骆宾。

    “小人该死,跑得急了,陛下息怒。”骆宾抓着话筒跪在那里,不敢抬头。

    李隆基缓缓坐下,想了想,说道:“蒋卿说玉米行政什么来着?”

    “回陛下,由于很多地方的百姓习惯种植某样作物,对新作物不甚熟悉,故不受,臣以为,应下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当地种植。”

    蒋岑看一眼骆宾,当作未见,顺着皇上的话答。

    “非要行政命令?朕以为,可以采用别的方法,如报纸,说小宝和鹃鹃支持种植玉米,何如?”李隆基说出自己的考虑。

    “大善,还请陛下知会其二人。”蒋岑就等这句话呢,他自己不好去找张小宝和王鹃商量,要求人家出面如何如何的。

    李隆基颔首,又突然说道:“说起这个玉米,朕今年专门为诸卿修了个冷库,收获前已储备不少为成的株穗儿,过年时,一人分几百穗,拿回家给孩子吃。”

    “谢陛下。”群臣已经不需要排练,很默契的同声道谢。

    至于骆宾,暂时没人理会,似乎刚刚得到消息都已忘却。

    “小人……小人也有吗?”骆宾本打算询问下受灾的地方怎办,话出口的瞬间则变了。

    “没有,去管小宝和鹃鹃要,以后说话一口气说完,下去。”李隆基愤愤地瞪一眼骆宾,说道。

    骆宾连忙说道:“是,小人告退。”

    他走了,李隆基琢磨琢磨,看看天,对群臣说:“今年的雪瞧着不小,该做的准备不可落下。”

    “是。”群臣又同声回应。

    关于开光县的事,大家不提,一个个清楚,小贝他们的队伍在大唐所有军队里面属于第几位。

    平时给人的感觉是皇家禁军和金吾卫战斗力第一,张小宝、王鹃的队伍是第二,小贝他们的是第三。

    但众臣自己心里明白,第一的是张小宝和王鹃的,小贝他们的是第二,人家的队内成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