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再没有人在身边伺候,只有几名仆妇每日里定时定点的送饭过来,收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屋子,……
因为好奇,白姨娘曾经过去看了一眼。当她遇见一个头发花白,说是她母亲都有人相信的婆子时,得知她原是和她一起当差,后来成了林海父亲姨娘,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姐妹,白姨娘差点没吓死。从她口中得知,作为老爷过世,没有生养的姨娘,等于就被囚禁在这片方寸天地,每天见的就是这么几个人,没有任何希望和期盼,就这么熬日子,一直到死为止。
白姨娘被吓住了,于是改了主意,不肯留在林家,投奔她侄子去了。章姨娘虽然原来是贾敏身边的人,但是她不是家生子,原是从外面买进来的,因为做的一手好针线,深得贾敏的心,所以在贾敏出嫁后,跟她到了林家。这些年在林家,章姨娘无事,除了吃斋念佛,就是摆弄绣活。除了给贾敏和林海做些针线外,章姨娘也暗中绣了不少东西,让人带出去帮她变卖。
虽然章姨娘的行为是偷偷的,贾敏一开始或许没发现,可是这么些年下来,若是贾敏还被蒙在鼓里,她也就不配做林家的当家主母了。不过是看在章姨娘老实的份上,贾敏对她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罢了。给林海守满百日热孝后,不等贾敏询问,章姨娘就找上贾敏,她要离开。后来,贾敏知道章姨娘用历年所积和林家给她的五百两遣散银子作本钱,拉上田姨娘,借着田家在扬州的势力,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小绣坊,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至于文姨娘,尽管贾敏向她保证,她若是离开,贾敏也会待漱玉很好,将来会给漱玉找个合适的人家,备上一份合适的嫁妆将漱玉嫁出去。文姨娘的哥哥也愿意接她回去,她嫂子还特意过来劝说,可是文姨娘却不肯离开,说是要给贾敏做个伴。贾敏见她态度坚决,也不好多说,于是就待她一起进京了。
贾敏身子不好,先是跟着唐公公昼夜不停奔赴扬州,到了扬州,也不曾好生歇息,就开始预备林海的丧事并招架各路牛鬼蛇神,虽有贾琏和几个孩子帮着,可还是累得不行。但是贾敏不敢倒下,因为林家目前就指着她了。回到姑苏,也没消停了,又因为是热孝期,不能动荤腥,只能茹素,所以营养摄入不给力,因此过了林海热孝之后,贾敏看上去憔悴苍白,似乎风一吹就倒。
见她这副模样,管家和几个孩子都担心她的身体,劝其休养几日再上路,被贾敏拒绝了。虽然林氏宗族的人已经安静下来的,可是和他们比邻而居,贾敏终究心有不安,还是尽早回京的好。想要休养,到京再说。因此贾敏不顾身体虚弱,坚持上路。几个孩子担心贾敏身体支持不住,所以吩咐船家不必着急,并不急着赶路,白日里他们随侍在贾敏身边,晚间休息时,再三叮嘱贾敏身边服侍的人,时刻注意着,若有不妥立刻报来。因此在大家将贾敏当作易碎的搪瓷娃娃保护时,一行人一路慢行。
过淮阴,停靠徐州的时候,因为这段水路是人力挖出的河道,水浅托不起大船来,还需得大河开闸放水,这些地方又常常是几日一开闸,不开的日子就得干耗着等,偏生贾敏一行来的不巧,昨日这边才开闸放水,因现在正逢枯季,雨水少,不同于雨季五日一开闸,这段时节是每十日开一次闸,所以贾敏他们需要等上九日才能前行。因呆在船上贾敏觉得气闷,留人看船,一行人包了城中一所客栈住了下来。
在客栈停留几天之后,贾敏将整日围在她身边的几个孩子撵了出去:“你们整日呆在我身边成什么样子?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可是我好着呢。你们也别总是呆在屋里了,清玉和霁玉你们两个带着釉玉她们出去走走,散散心,这阵子你们也闷坏了。虽然上次我们过来,也逛了徐州,可是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景致,再说,上次我们也不过在徐州停留了几天,走马观花一般,看的不细致,有些地方也不曾去,这次正好补上。”
吩咐完清玉和霁玉,贾敏又对釉玉她们说:“去吧,随着你们一年比一年大,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少,回头回到京里,更不容易出门了。这会子在这里,谁也不认识,再带上帷帽遮住相貌,由清玉和霁玉领你们出去,疏散疏散也是好的。别信什么大家千金就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种鬼话,真要整日关在后宅里,也就看得见鼻子底下那点地界。鼠目寸光,只知道在内宅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争长论短,眼界都被限制住了,那才不是大家闺秀的模样呢。”
将几个孩子撵了出去,贾敏又对坐在一边的文姨娘道:“你也去吧,我这边不用你伺候。如今老爷去了,这一辈就剩下我们俩,也没什么好争的了,往后你也不用在我跟前立规矩了,闲了来我这边陪我说说话就行了。其余的时候,都随你。”文姨娘知道贾敏说的都是真心话,算是肺腑之言,因此也不推辞,答应着,退了出去。
晚间,几个孩子回来,一起吃过晚饭,贾敏正津津有味的听几个孩子讲述白天出去后的见闻,外面陶锐家的进来回道:“太太,外面送帖子进来,是京中杨提督家,太太见还是不见?”贾敏接过帖子翻了一下,微
挑了一下眉,道:“我家素来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