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驱役
日出东方也喝了口水,再次接过话题:“我家儿郎撤回国内,也不是闲着没事,当再做调动,南下吐蕃。但了解到真相的大可汗,很有机会把燕国诳入草原、陷入大战,大漠的力量则掉转矛头去对付打击吐蕃;
因为大活佛暴毙,吐蕃‘阴阳失调、气血涌躁’,它‘病了’,柴措答塔对南理发动战争就是为了给‘治病’,以外战平内乱,这是一记霸道方子,顺利的话则百病消解、战事不利的话会旧患新疾合并爆发。大燕被拖入草原战场一时难以顾高原,回鹘自北猛攻、南理力从南迎抗,两下夹击的话,当真有机会把治病的药变成杀人的毒。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谢孜濯想出来的。
对大可汗的问题,谢孜濯只是报以一笑,摇摇头并未回答,别人的称赞或者荣誉、功劳,她都无所谓的。
这个时候班大人再次开口,声音死气沉沉:“你们真就没想过结盟么?和犬戎结盟。”
当有一方强势崛起,另外几方暂时结盟……中土古时争霸,两弱、三弱斗一强的情形屡见不鲜,和犬戎结盟,将真相告知大单于大家一致行动,这是应对目前局势最有利的办法。大可汗、白音王、谢孜濯都不是愚钝之人,按理说早就该想到这一重,可是说了大半晌,根本就没有人提这事。
几个首领对望了一眼,白音王先摇了摇头,声音郑重:“沙民宁死不与犬戎为盟。”
沙族只有这一句话,再无其他解释。
谢门走狗这边说话的是帛先生,笑呵呵地:“自从谢大人过世,咱们这些大狗小狗…哦,不是咱们,是我们、我们这些大狗小狗就一起反了,平生只剩下杀昏君为大人报仇这一愿…不过,咱们虽然大燕的反贼,但也都是汉人,几百年里汉人受狼子的苦罄竹难,不知多少汉家父老死在狼子手中,如今要是为了给大人报仇就忘了本、就跑去和犬戎结盟,谢大人非得被我气活了不可。”
刘大人眼角跳了跳、嘴巴动了动可终归还是没再说什么,只是沉沉一叹。
随后几天青阳依旧忙碌备战;四座城门均告开启,做最后一次疏散、强行疏散:老弱妇孺一律离城,身为家中长子或独子的青壮也脱离劳工队伍,随家人一起走,部疏散到后方的几座小城中去,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也还是有些百姓留了下来……
前方的探马不断传回番兵军情,转过天来敌人开拔离开唐楼,军容浩荡绵延无尽,除了人数远胜之前的十万前锋外,番子的主力还有几点不同:带有重器,随军携带大批攻城器械,云梯、门锤、巨大的投石臂与远程车弩等等,甚至冲城兵塔都带了十几座;随军带有大批奴隶,规模了得,据探马观察,只奴隶的数量就在五万以,不用问了,一旦敌人开始攻城,所有这些南理百姓都会变成敌人的先遣,刘大人之前最担心的‘驱役’就要到了;另外,番兵主力以步兵为主,无论如何,人的自制力都要比马匹强得多,就算刘家军还在,对敌人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了。
听说了这些事情,刘大人除了叹气还是叹气。宋阳则还是老样子,城去帮忙劳作、休息时和同伴说说笑笑,时不时跑去周老爷家里去蹭饭……非但没有太多紧张,比起对付那十万先遣时他反而更轻松了,不是胜券在握,只因牵挂不再:郡主和公主都被送走了。
番子主力步步稳进,行军速度并不算太快,可是一共就五天的路程,走得再怎么慢也不会耽搁太久,从他们离开唐楼算起第八天,中午时分番军终于进入了城头守军的视线。
才现身不久,敌人阵中就响起连串号角,番子兵将早有准备,在号令指引下一支支队伍从主阵中游弋而出、四散前进,开始对青阳进行包围。宋阳和金马等人都登城头,静静看着敌人的行动。
虽是生死不共戴天的仇敌,宋阳心里仍忍不住赞叹,番子的军容强盛,各队士兵行动整齐,严格遵守号令。
吐蕃大军自西方来,青阳城西段城墙就是正面对敌人的主站之地,而敌人驱役的主攻之处也是这段城头。
其他方向的号角声渐渐落去,唯独西方敌营中号角依旧响亮,没有什么战前交涉、更免去了番子一贯喜欢的扬威做派,锵锵号令中尘土渐渐卷扬而起,无数奴隶在番兵的箭矢驱赶下,拖着填河的沙袋、拿着木棒、架着长梯,乱哄哄的跑向青阳。
每个人都面色惊惶,有人哭有人喊,数万叫喊汇聚成嘈杂且巨大声浪,向着西城席卷冲来。
常春侯增援、凶鸟、大蛮以及那支鬼面精兵…有关青阳卫戍的所有事情,番军主帅都得了前锋的回报、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
番军主帅当然没傻到会以为凭着这些用木棍武装起来的奴隶就能攻下青阳,不过在动用其他攻城手段之前仍要先驱役冲城的:就番军主帅的经验,这些奴隶开始还会抱有侥幸,盼着守军手下留情,在挨几轮箭雨后这份侥幸就会变成绝望、继而变成深深怨毒,疯狂之中他们当真会不顾一切去冲击自己人的城池,虽然没太多战斗力,但哪怕只是消耗些守军的体力和箭矢也是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