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次机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相互妥协
议?

    还是咱们满人一家子好哇!有几个正胡思乱想见,林广宇已经出来了。众人瞅见,忙急着下跪,但林广宇摇摇手便拦住了:“今儿个议事不是国事,是家事,不必多礼。”

    家事?众人心里嘀咕。灵光的几个已经想到了皇上纳妃这件事上。只等着听皇帝如何开口。

    林广宇雄踞宝座,先是威严地扫视了众人一番,然后说道:“有件事与诸位知会一声。朕决定在百日后迎娶一名汉女为妃,这是温处道家的陈家大小姐,虽然还未成行,但林林总总地消息已经传开了,想必们也是知道地。当然,若该女子不同意。朕便作罢,决不强求。”

    虽然皇帝这番话后面还有半个尾巴,但在亲贵眼中完全不值得一提——天下还有皇帝想要而得不到的女人?倘若那样,他们倒要急着维护皇权的尊严了。

    先是一片沉默,然后荣庆开口道:“先皇后大行,中宫出缺,人伦大不幸也,皇上此举理所当然。奴才等自然无异议。唯有一点,迎娶汉女为妃,会不会?……”

    荣庆是个聪明人,他只把题目点破。却没有摆明了说。亲贵们听了这话后一阵点头,但在口头上却没有出声附和。只管将目光注视着林广宇。

    —

    “朕知道,这事稍显突兀了些。有些人说不定还要在心里骂朕,皇后大行不过一月,朕已打起了娶新地念头,极不妥当!朕也不便解释,只和众位说一句,朕这一年多来对皇后如何,朕心中有数,不容他人置疑。先皇后在日,不止一次劝过朕多纳几个妃子,朕都没有依从,现在这番,朕扪心自问,将来对皇后可以交代。”

    这话说得沉闷之极,也完全不是荣庆的本意——亲贵们关注的不是皇帝在皇后大行后的纳妃行为,而是关注这个妃子的民族问题。

    “我大清惯例,皇上娶亲,只宜挑选满蒙女子,现在骤然选此汉女入宫,恐怕与祖制相违。况且,奴才听说该女男扮女装参加文官考试,已属狂悖之举,置于后宫,恐怕……”该来的还是要来,林广宇不爱听地言语,总是有人忍不住要说,“虽然皇上家事奴才们不便多嘴,可既然皇上召集奴才们商量,奴才这心中便有一说一了。”

    礼亲王世铎已经六十有五,仗着多年的老资格和曾任军机领班的底气,拉开了架势。

    “礼王爷的意思是朕迎娶汉女可行,迎娶次女不妥喽?”

    听着林广宇又把话题岔开,世铎有些着急,但还是说道:“行不行都是皇上定,哪有奴才们说话的份?只是奴才总觉得迎娶汉女与祖制不合,故而……”

    旁边的睿亲王、郑亲王开口帮腔:“皇上纳妃,原本照例是要从秀女中选的。现在既然中宫出缺,奴才们便提议再选秀女。”

    这话表面上看不偏不倚,似乎还不赞同世铎的意见,但林广宇知道他们背后地潜台词。选秀女之制一直存在,只是目标人群都是满人——这是明着不反对迎娶汉女,暗地里却釜底抽薪的一招。

    “祖制如何?朕便不细说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如果不适应,后人改改也是应当的。如果都按照祖制,哪里来地国会,哪里来的宪法?”林广宇地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七年之前,朝廷就下诏准予满汉通婚,现在过了七年,朕迎娶汉女反而因为与祖制不合而不行,消息要是流出去,天下百姓怎么看朕?朝廷说过的话还有公信力么?朕将来说话还有人听么?”

    这一手却是林广宇的王牌,因为7年之前的这道旨意是慈禧借用光绪的名义下的,满朝皆知,这批亲贵也不敢公然反对——否则光是一条对先皇太后不敬的罪名就有的受了,林广宇打出这张牌后,再加上已经隐隐不快的神情都在警告着这批亲贵们,局面便开始微妙起来。

    几人想发表意见,话到口边,看到了皇帝的那张阴沉不得不吞了回去。亲王的封爵虽然听上去显赫,但没有政权、军权,根本就不是皇帝的对手。再加上林广宇这次清洗庆亲王一系表现出来的强硬姿态和杀伐果断的作风足以引以为戒,没有人真想触怒皇帝——除非他不想活了!

    肃亲王善耆看场面有些尴尬,出来打圆场道:“皇上,此女与文官考试之事奴才已经知晓。非常人行非常事,如此出人意表之事虽然令人汗颜,但并无大错。奴才以为不深究的好。”

    这话才中听——维护了权威。肯定了皇帝的处断,这才是内阁协理大臣应有地气度么!林广宇看着善耆,脸色稍微有些好转。

    “至于迎娶汉女。既已准满汉通婚,皇上此举亦并不不妥。说到底这毕竟是皇上地家事,奴才们议一议可以,拿主意还得请皇上圣裁。只是奴才有个主意,即便此女正式册封,中宫依然不足。恳请皇上为万世计,多册立嫔妃,如此国基才可稳固,选秀女一事,刻不容缓。至于将来立后,奴才反倒认为稍可迟缓。”

    这一番话说下来,其余亲贵们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说真的,皇上要迎娶个把汉女并不是问题地关键。将来的立后、立储才是关键,皇上不是要娶亲么,得,咱们干脆多给他筹划几个。将来后宫争奇斗艳。数女争宠,那时再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