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民因不识字把张爷爷写给的对联贴倒了,可架不住张爷爷这字写得“板杂”,即使字是倒吊的也是顺眼。总比那些歪歪倒倒的好看得多。
张爷爷的过世,是恩生村一大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后继无人这一点是恩生人心中永远的痛。
张爷爷是南云乡唯一的秀才,可惜家底不丰,无钱财上贡,不然说不定能弄个国民党县长干干。
在任期间他收集了不少古书籍,古董就“袖珍香炉”一个;南云乡最多的就是森林,古老的原始森林谁也没走通过。听老辈说北边到广西省北海,南部连接越南、是真是假村民们没那个能力去求证,只知道森林很大、很大。自己走不到边。
地处偏僻森林是多,可要找有文化气息的物件就难;那“袖珍香炉”也是在大山沟里捡的。张晓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爷爷说是就是了。
部分书籍爷爷自己也不知是写些什么,蝌蚪文嘛!谁看得懂?连爷爷都看不懂,更别说张晓了,这不,此刻张晓正拿本“蝌蚪文”研究呢!只是白忙活半天,一点收获都没有。’
“爷爷也真是无聊,尽整些让人看不懂的天书;这分不清男女的画像倒是画得不错,只是怎么满身长些小红豆,恶心死了!哪天煮饭没点火的东西,这书倒是刚好,厚厚一大本够点几回了!爷爷留下这书也就这目的吧!张晓自以为得计,心中欢喜准备傍晚付诸行动。
恩生村别的东西不多,柴草倒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森林中的枯枝就紧够村人用几辈子了!所以,村里人都是打个土灶用柴火做饭。
农村也只能这样。电费太贵用不起,一元钱一度的电费,和不花钱的柴草,谁还会用电煮饭呢?再说电器也不是还要花钱买吗?
至于电器,村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村委会那台十几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能收看的节目就云南台一个。每晚八点半开机便是人山人海;王大村长家差点被挤爆。
王大村长只好把电视机搬到院子,来它个“广场电视”。
现在不用担心了,电视机挪张晓那老窝了。王大村长家总算是清静了。就是再播什么《乌龙山剿匪记》挤爆的也是张晓家了!
傍晚做饭是张晓的恶梦,做点好吃的他倒是挺乐意,可这“土灶”缺少引火物太难生火,所以才会打那{天书}的主意。
特别是刚着火那会,土灶没烟囱,浓烟使劲往灶门口冒;厨房的能见度几乎是零。墙洞内的老鼠被熏得:差点跳出来给张晓顿“海扁”。
这厨房的厨师做的也太辛苦了!条件就这样,不做没得吃。顿顿去王小花那打秋风又很丢人;老杨和陈校长到不用受这个罪,家里有老婆做饭,回家就有得吃。有苦的就张晓一个。
王小花是“专业人员”做饭怎么能算吃苦呢?张晓这“大男子主义”者就是这样认为的。
第六章 烧书
今天傍晚张晓又该为自己做饭了。中午在王小花那混了顿,张晓觉得太丢面子了。“唉!吃顿饭还叫洗碗;我那碗三天不洗也没见出什么问题,老子还不是照样:牙口好、胃口好,身体倍捧嘛!以后自己做好了。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张晓发完牢骚准备亲自上阵。
厨房内木柴还够用上一阵子,只是引火用的干草没了,还好旧书有的是,不然这久天天下雨,还真不好找干草。
张晓拿起上午扔厨房的天书,准备撕它几页用来点火,可这书竟然撕不动;“妈的!这老广品还真是质量好,还真不好撕!不撕了,老子有的是旧书;每次烧一本,也耗得起。”
“不会吧!老子人品就这么差?连本书都点不着。还没听说过烧不着的书,真是见鬼了!不会是太潮了,才点不着吧!换一本,老子就不信本本都是这鬼样”。这牲口此刻都还没发觉这书是个宝。
他神经真够粗大的。脑袋多半进水成脑残,没救了!
换了本《易经》,这回终于撕下了儿页,火总算点着了。“还好,这本没受潮,烧了也不可惜。咱也没想靠它算命吃饭。这封建迷信咱当老师的还是别搞为好。咱村有崔婆婆这“神仙”就够啦!没必要再出个狗蛋神仙。张晓道。
张晓听说崔婆婆不光能请大神,还会放蛊虫。什么头疼脑热的毛病只要喝了她给的神水,保证神到病除。
村里人还真没听说有什么病是崔婆婆治不好的;连七花市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在崔婆婆手中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嘿嘿!得罪大神的事咱还是不做为好!不然,狗蛋神仙没做成,却得罪了“神仙”。还真不合算”张晓自以为很理智的想。
“这旧书用来引火刚好物尽其用;用那些新书点火,还真是太奢侈;装点门面还是外观好看点的为好。”张晓自语。
“幸亏,此时王小花那丫头片子也忙做饭,没时间串门儿;让她知道老子连本书都点不着,还不笑死?”这牲口不识货,做了蠢事还担心别人知道。
火烧旺了,浓烟也变青烟了;厨房也不再那么闷了!墙洞中的老鼠也安然了!
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