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千万别狗蛋来狗蛋去的乱叫,咱也是人民教师了不是?以后在校叫张老师,校外就叫晓哥哥。懂不?张晓很臭屁地对王小花说。
嘻嘻!本来就叫狗蛋还不让人叫。王小花一点面子没给张晓,一甩脑后的“马尾巴”进了教室。把张晓凉在那张大嘴,直接无语。
张晓拿王小花无哲,只好尾随陈校长进入办公室。陈校长坐下对张晓说:“张晓啊!你从现在开始就是恩生小学的一名教师了,以后要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学校也就咱们四个老师,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克服;老杨和小花只能代代一二年级,其余三至五年级我们俩教,那语文还是你来教吧!我这汉语拼音真的拿不出手;到中心校开会人家都说我这普通话叫什么彩色普通话来着。连我自己也觉得,说普通话就像唱歌。
娱乐课什么的我们一起上;反正三个年级都在一个教室内上也不会拥挤。你来任五年级这毕业班班主任,试试看能不能考取一俩初中生。咱们这学校也办了六七年了,就只考取你张晓一个初中生。说了也真够寒酸的。希望你能把学校零升学率的帽子摘掉。”
八点正,张晓拎着一本语文书进入五年级教室。放眼一看,教室内就稀稀拉拉十来个人。人是少了点,根本不像是个班级的样子,没法,校那么几十号人,都是本村的孩子。想多也多不了,管他,人少好教。就不信一个个抱着头教会教不好。
张晓虽然看着学生没吭声,学生到以知道他是教自己的老师,不说校长也先打过招呼,就看张晓那架势,只要不是脑残都知道他是老师。农村人可没哪个闲心去学校冒充文人,逗小屁孩玩做无聊的显摆。
这一回张晓终于过了一把老师瘾,只是觉得学生素质实在太差不怎么舒服;特别是那普通话正如陈校长说的,果然是彩色的,歌唱式的。这形成习惯的毛病还真不易纠正,他努力了一上午也收效甚微;无奈,只好期待以后再慢慢潜移默化,把彩色二字去掉。
最不爽的是学生老爱在老师前面加上狗蛋二字,张晓多次纠正也不见效果。弄得张晓头昏脑胀,让他差点产生错觉,认为真的应该在老师前面加上狗蛋二字。还真的是众口铄金啊!
当天午休,陈校长为欢迎张晓加入教师队伍,从学校可怜的经费中挤少许来,到村民家买了只老鸡婆为张晓接风。
“来,为了庆祝咱们学校又添一名教师干杯!”陈校长意气风发的邀几人举起碗中的白开水相碰。场面顿时热烈起来,虽然是以水代酒,大家兴致却很高.
几年来他们一个人要负责几个年级的课程,又是并在一起上,确实把他们折腾够了。现在增加了张晓这名生力军,他们的负担就轻多了,只要以后再来上一名教师,复式班便会成为历史;学校档次就更上一层。
教师们一时兴奋喝了满肚的水,倒是鸡肉剩下不少。那可不会浪费,晚上再热热不就可以吃了吗?农村人可没有不吃剩菜的习惯。
下午继续上课,张晓那烂字也没人说三道四,因为大部学生写的都和他相差不远,他还真庆幸不已;只是到了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他终于领教了烂字的厉害。总算知道王大村长为什么一看到他的那手字,就老是皱眉的原因了。
第四章 搬书汗牛
张晓顶着[狗蛋]老师的头衔确实体会了一番育人的乐趣。打发了学生,张晓准备回家挪窝;张晓走到家门口一看傻眼了,“是不是吃错药了?怎么走错门人。”不对呀!隔壁是王大村长家没错。
张晓家原来的大门被猪啃得没了形状,现在却焕然一新,连围墙上的杂草都清理得干干净净,门口一段还用石灰粉刷得粉白。门侧挂了块牌子上书恩生自然村村民委员会。牌子上的字显然配不上那块牌子,看上去有些不协调,显然是王大村长的杰作。
这回张晓明白了,一定是王大麻子干的好事,除了他也没人敢在这搞这些东东。“他奶奶的,原来叫老子挪窝是想霸占老子的屋子”。对这事张晓实在无奈。
走进院子,张晓看到院子里还有一大群人在忙活,刷墙的刷墙,检漏的检漏。妇女主任正领着一群“半边天”屋子,把张晓搞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归纳分类,搞井井有条。看上去让人有一种舒心的感觉。“这才像个人待得地方啊”!张晓显得有些心虚。
妇女主任是老杨,杨老师的婆娘。老杨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张晓称她——二婶。
杨二婶看见张晓回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打招呼:“狗……喔不,现在应该喊你张晓或者张老师啦!这时间还过的真快,小狗蛋都长大成大人了!”
“哝!村长说你当老师了,搬学校住了,这屋子闲置也是成了老鼠窝,怪可惜的。我们给你留了个房间,你的东西都放里面了!有时间自己整理一下。”杨二婶接着解释。
农村人可没什么东西,大部分都是平时的生活用品。锅碗瓢盆什么的,除了这些,也就一拳头大香炉能值几个钱。看上去似铜做的,听说铜很值钱。可惜小了点。管他,那天没烟钱,换包烟吸吸总成吧?
这香炉比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