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晨当然知道要考上北大,对他来说是何其的困难,何其的艰巨。这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心血。但是他并不害怕,也不退缩,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成功与否,只要自己真正的努力过,他的身后永远会有一双坚定的眼睛注视着他、支持着他,激他奋进。
在曾丹萍的帮助和鼓励下,方晨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起居学习变得很有规律。他每天很早起床,上课认真听讲,除了放学或是下课偶尔和曾丹萍说笑几句之外,几乎每天都奋战在书山学海里,晚课回家后,照例在网上和她聊半个钟头,然后继续用功读书,一直到深夜。
在曾丹萍的影响下,方晨还和家里人改善了关系。尤其是和“那个女人”,方晨已经可以用很平常的心去对待她了,虽然仍然无法改变他对她的厌恶,但是他却可以毫不斤斤计效的去容纳她,这使“那个女人”感激涕零,加倍用心的去照顾他们父子。整个家庭也逐渐变得和睦起来。
方晨的这种特殊的变化,引起了所有关心他的人的注意,尤其是方父和吕老师,更是对方晨重大的改变感到吃惊和欣慰。方父为方晨可以平心静气的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感到满意,而吕老师也为方晨能真正一门心思的投身到学业感到由衷的高兴。虽然他并不知道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促使这个最使他头痛的学生的改变,但是这个学生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轨道,这是对每一个作教师的人的最大安慰。
当然,最感到快乐和欣慰的人是曾丹萍。看到方晨这么迅速,这么不同寻常的变化,这使她的心情显得格外的舒畅。毕竟,自己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方晨终于可以走出黑暗的心理阴影,重新抬起头,露出灿烂的笑脸,去迎接新一轮的太阳。她为自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高兴。这使她相信,命运永远掌握在快乐的人手中,只有用快乐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生活的画板才会变得多姿多彩。
同样的,方晨也已经把曾丹萍看做是他最亲密的良师益友,甚至是他最心爱的伴侣。是的!他曾经消沉过,曾经沉沦过,曾经对世间的一切是那样的不屑一顾。在他这样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里、在充满蓬脖朝气的青春校园中,他看惯了无数早熟的少男少女的那种虚情假意的爱情,他们过早的啃噬着还没有熟透的青果。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中去。其实他们口中的那些甜言蜜语都只是为了充实他们的那颗曾经空虚失落的心。他们的口中极本就没有真实的爱情,爱情对这些还完没有成熟的莘莘学子来说,只是一种为了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游戏而已。因为是游戏,所以它里面必然包含着太多不尽不实的虚伪。所以,许多悲剧便在这种没有任何真实可言的爱情里发生了。这不正是发生在当代校园里的一种现实的悲哀吗?
方晨很明白这一点,也许是因为沉沦厌世的心让他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亦或是他封闭的思维触动了他敏锐的意识中潜伏的智慧,他对校园中这种虚而不实的爱情向来就不屑一顾。因为他看不起这种没有任何希望、任何道理的爱情。他藐视那些喜欢做这种爱情游戏的同窗学友,他认为玩这种危险的游戏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游戏中充斥的是太多的伤心与无奈,很少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但是,不可否认,方晨也有自己的爱情观,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人,无论多么消沉,多么厌世都无法改变人的本性。他同样的处在这样一个多思的年华,同样的在他心中也有一个思慕的情结。但是他却很善于抑制,伤人的游戏他是从来不做的,因为在他身上已经有太多太多无法言述的伤心故事。方晨的爱情观很模式,在他的心里一直都认为爱情应该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应该是一个很美丽很圣洁的东西,不应该用世俗的观念去玷污它纯洁的本质。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应该是用心灵去体会,用心与心的交流摩擦出的激情火花,来照亮彼此星星相惜的情感之路。它们所包含的不应该只局限于幸福与快乐,更应该是彼此的相互信任,彼此的肝胆相照,彼此的互励互勉,用彼此的诚垦与真挚去融合心灵中的一腔爱意,这才是爱的精魂、爱的真谛。
方晨自认为他的爱应该是一种很高尚的爱,所以他很耐心的去等待,因为在他的爱情观里还有一个最质朴的认识:完美的爱情是在等待中才能显现出其凄美的。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的睿智使他赢得一份真挚的爱情,也许是上苍垂怜他在世间经历着痛苦的磨砺,对他进行的一种补偿,使他遇到一个能融化他所有悲伤与痛苦的善良天使。
方晨与曾丹萍之间的交往,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无论是缘份也好,天作之合也罢,都已经成了无可非议的事实。而方晨的命运会从此发生改变,却是谁也想不到的了。
第八节
时光如水,在每一个清淡地日子中悄悄流逝。转眼间,半个月便在这日复一日的周而复始中过去了。当太阳从东方古老的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又一个美丽的双休日又在这份平静祥和中降临了。
星期六早晨,方晨早早就起了床,他懒散地舒活了一下筋骨,依着习惯,拉开窗帘,让清冷地晨光洒在他疲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