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拜师礼。”刘备笑着点了点头,半开玩笑地说道:“一定要上等束脩,若是干肉不好吃,老夫可是要生气的。” 望着二人的身影消失在走廊拐角,刘备才收敛笑容,轻轻叹息了一声,“可惜仲达不在,他在西域,也应该多收几个弟子才是。” “安西都护府昨日送回军情报告,说是仲达大败波西斯军,准备扶持沃洛加西斯重登王位,平衡葱岭以西的局势呢。”刘永说道。 “安息故国一分为二,双方都有求于我朝,这是好事。”诸葛亮表示赞同。 “以夷制夷,挺好。”刘备也点了点头,“只是要提醒仲达,确保商路畅通就好了,不要太过贪功。” “儿臣记下了。”刘永垂首说道。 “你是当今天子,不是谁的臣下。”刘备纠正道:“老夫这一次回来,不是为了给你们指手画脚的,只是想跟你们商量商量后事。” “父皇!”刘永有些恼火了。 “最近这一两年,精神越发的不好了,谁知道哪天就呜呼哀哉了呢,老夫倒是不怕死,只是辛劳了一辈子,死后总得有人给歌功颂德,立块碑记录一下吧?”刘备瞪着眼睛说道。 “没错,是得立碑。”屋角传来一个声音,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墙角那里的小帘子被掀开,露出了史官的脑袋。 “来来来,都不是外人,一起商量商量。”刘备乐了,招呼这名史官过来坐下,开始畅谈自己的想法,“除了谥号,老夫兴复汉室,整顿吏治,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给个伟大的政治家称号不过分吧?” “不过分不过分。” “老夫戎马一生,荡平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伟大的军事家,当得起吧?” “当得起当得起。” “继往开来,创立新学,教化天下,恩泽四夷,算不算是伟大的思想家?” “算,肯定算。” “老夫一生著作等身,诗作脍炙人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 “老夫一生发明创造无数,造福世间,伟大的发明家也该写上,不能漏了……” …… “老夫还写过歌,虽说只有那么两三首,但也被人广为传唱,就算配不上伟大的这三个字,作曲家总配得上吧?” 刘备说得兴高采烈,那名史官听得眉飞色舞,两人一唱一和,越说越是投机,刘永和诸葛亮却是听得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照这么说,估计光个人介绍都得用两面石碑了,再加上其余事迹,怕不是要用石碑做围墙?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发明家、数学家、诗人…… 刘备足足说了半个时辰,几乎把自己一生给说了遍,直说得口干舌燥才意犹未尽地闭上了嘴,看着目瞪口呆的儿子和弟子,他突然又笑了起来。 “老夫一辈子要强,到老了吹牛都比别人厉害。”刘备呵呵笑道。 “父皇高兴就好。”刘永无奈地说道。 “刚才都是随便说说,不要当真了,碑上刻什么字,老夫心中有数。”刘备收起笑意,起身向书房外走去。 —— 多年后,洛阳城外。 “这里就是昭陵了。”望着远处山上气势宏大的建筑群,风尘仆仆的年轻士子不由得笑了起来,加紧脚步向那边走了过去。 昭陵是昭武皇帝刘备与文思张皇后的合葬陵墓,从章武年间便开始修建,直到五十年前最后一位开国老臣被安葬才宣布竣工,数以百计的陪葬墓层层叠叠地沿地势排列,占据了整座山峰,除了最顶端的几座主墓外,其余坟墓并不禁止民间前来祭拜,所以每逢节庆,总有人流往来不绝。 每一条进山的道路都有士卒把守,但凡是前来拜祭之人,都要出示身份证明,这名年轻士子也不例外,从怀中掏出了路引。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人。”守卫士卒接过路引看了两眼便递还过去,“进京赶考的?” “正是。”年轻士人王猛点头笑道。 “附近没有客舍驿站,尊驾拜祭后早些下山,以免无处借宿。”这名士卒提醒道。 “多谢。” 一路上山,沿途尽是官员陵墓,每个人的墓前都有一座石碑,除了姓名籍贯生前官职这些基本信息,几乎每一块碑上都刻有只言片语,王猛此前也曾经向去过洛阳的同乡询问,但那些人都闪烁其词,故弄玄虚,只让他自己来看。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途径征西将军赵云墓前,王猛看到了这样八个大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建兴年间丞相诸葛亮的墓志铭,在这位人生偶像墓前,王猛俯身下拜,恭恭敬敬地叩首表示敬意。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这是一生拱卫大汉西陲,最终老死在安西的司马懿之墓。 墓群的显眼之处,甚至还有一座无名烈士墓,看铭文上说,是为了纪念所有为大汉尊严而战,付出了生命的人。 “捐躯赴难,视死如归。”这八个字是昭武皇帝刘备亲笔所写,气势雄浑,只是不太好看。 那位盖世雄主会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什么? 王猛一路向上,心中满是好奇。 最终,在最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