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人之能,便暗中交给了司马懿一个任务,那就是找一个叫诸葛亮的人。
两年来,司马懿几乎走遍了琅琊府。但是均无所获,上报给林南,林南继续让司马懿找,后来,再也没有接到司马懿关于诸葛亮的消息。
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已经跟随刘备了,这让他不由得一阵懊恼。
“给卞喜传令,让他秘密潜伏到荆州,寻找一个叫庞统的人,务必将此人给我带回来。”林南痛失了诸葛亮。又想起了庞统,心想诸葛亮投了刘备,庞统未必。便下达了密令。
本来,林南对于张辽的损兵折将甚是痛斥,可是当他知道诸葛亮是关羽的监军时,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密使走了之后,林南又亲笔书写了一封信,然后派出特使,快马加鞭,赶往许州琅琊府。让特使将书信送给司马懿。
“既然诸葛亮已经出山了,那么司马懿。也应该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贾诩、荀攸、郭嘉、盖勋不知道林南为何那么执迷于司马懿,他们看到的除了文采之外。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司马懿连一场仗都没有打过。
盖勋听后,首先抱拳说道:“皇上,司马懿还太过年轻,虽然这两年治理地方有方,琅琊府一片太平,但是未必就是打仗的料。臣以为,还是派遣老将合适。如今我国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昌盛,兵精粮足。五年来,我军一直采取守势,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以臣的愚见,此次荆汉挑衅,我军损失惨重,理应调遣大军,予以反击,起大军二十万,一口气吞掉荆州。”
郭嘉也是歇了五年,五年内处理公文十分的枯燥,听到要打仗,便立刻来了精神,抱拳说道:“皇上如果要派遣兵马讨灭荆汉的话,臣愿意担任随军军师。”
林南看了贾诩和荀攸一眼,问道:“二位太尉大人是何意见?”
贾诩、荀攸道:“臣等附议!”
许州,琅琊府。
沉静的天蓝色墙壁,红花和风尾草图案的绿窗帘,生铁炉架子前面的针织屏风;桃花心木的古玩柜,玻璃后面放满了各种小玩意儿;玻璃珠的脚垫,书架上有一排放的是各式各样的兵法书。
秋天的阳光洒在这个不大的院落中,照射在房廊下面正在手捧一本《六韬》正在细细的品读的少年身上,显得是那样的惬意。
过了好大一会儿,从院子外面走进来了一个衙役,见到少年后,便拜了一拜,说道:“启禀知府大人,大殿下刚刚进城,目前正在往府衙赶……”
“嗯,知道了,等大殿下到了府衙门口,再来通知我。”少年孜孜不倦地读着《六韬》,似乎并不希望有人来打扰他。
衙役无奈地摇了摇头,本来想提醒来着,可是他深知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的性格,便扭头走了。
不多时,衙役又回来了,这一次显得是那么的慌张,急忙说道:“大人,大殿下已经临门了……”
少年只轻微地点了点头,摆摆手,说道:“嗯,知道了,将大殿下带到客厅,我一会儿就过去。”
衙役怔了一下,见少年手中捧着的书还有一半没有读完,他知道这少年的性子,一会儿就是说要读完这本书,不读完这本书,肯定不会动身的,就算是身后着火了,他还是能够一如既往把书读完。
“知府大人,这次来的可是大殿下……”衙役再一次提醒道。
少年依然是不慌不忙的,犀利的目光从书本上斜视到了衙役的脸上,只是看了一眼,衙役便闭上了嘴巴,不再说话了。转身离去。
当衙役走后,少年继续看着他的《六韬》,看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秋日。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这里近海。空气中总是夹杂着一股子淡淡的海腥味,少年坐在一个躺椅上,逐字逐句的看着他的书,丝毫不受外界的一点打扰。即使泰山崩于面前,他也是面不改色。
府衙的客厅里,林麒和夏侯兰已经等候了许久,始终不见琅琊府的知府出来。
夏侯兰坐不住了,唤来了一名衙役。便呵斥地问道:“们的知府大人是怎么回事?大殿下驾到,不出城迎接也就算了,现在到了府衙,为什么们的知府大人还不出来?”
“这个……那个……我们知府大人他……”
“去!叫司马懿出来,告诉他,大殿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要是再不出来,我就参他哥大不敬之罪!”夏侯兰一脸怒意地说道。
衙役也很是为难,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就在这时。林麒突然轻轻滴咳嗽了两声,然后缓缓地说道:“夏侯将军,来者是客。我们是客人,有句话叫做客随主便,我们应该入乡随俗才对。”
言毕,林麒又对那衙役说道:“且去忙吧,不要打扰家大人,想必他肯定有什么要事,等他处理完那些要事之后,再来见我不迟。”
衙役对林麒倒是感激涕零,缓缓地退出了客厅。
夏侯兰不知道林麒是什么意思。便问道:“大殿下,这司马懿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