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贵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机构。之前行政院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法庭的人也会勉为其难帮着解决一下,后来行政院建立起来之后,这些事情也就被转交给了行政院解决。

    不过法院的人并不是直接把事情丢给行政院就完了,而是带着事主一起当面交接给行政院的相关人员。一开始大家伙儿还有点儿害怕,毕竟他们以前一直接触的都是临时法庭的人,没接触过行政院的人。不过接触之后发现两边的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和蔼。这才把那颗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行政院一开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港口内的华人进行身份登记,并发放身份证明。其实早在几年以前。赵永泰就要求商行详细登记所有成员的身份信息以及家庭成员身份信息。这样一来可以方便日常管理,二来也可以方便对可疑人员进行监控。由于有了经验,行政院完成这项工作的速度还是蛮快的。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此时台湾岛上的华人人数并不是很多的缘故。

    登记了信息的人就安排他们进入合兴泰的商行或者农场工作。当然了,也有不少人想要像以前一样获得一小片地,自己耕种,依旧过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这当然是不能强求的,而且此时合兴泰也不缺乏人力,所以这部分人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不过几年之内,他们中大部分还是并入了当地的农场里。毕竟生产效率和收入都差了太多。看到农场工人干的活儿比自己轻松,收入却比自己高,生活比自家好,谁都会进行比较,进行选择。

    当然了,这些本地华人的人数相对于新招募来的流民人数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上万人被送到安平港。在这里稍事休息后,他们就被分配到了个大农场里做工。海船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不过也没有后世中国人被当做猪仔卖到美国和南洋那么恶劣。

    对于这些在老家只能忍受饥寒交迫的贫民百姓来说,这种只是稍微有点儿拥挤,还能吃饱穿暖的日子也算是不错了。他们在台州已经看到了新的希望,那不是虚假的宣言,而是实实在在的实例,所以他们现在大多数人眼中都充满了神采,而不是以前那种麻木与迷茫。

    与洋人们的这场谈判大戏正式进入高潮阶段是在四月二十八日的时候。这天合兴泰的大型船队完成了这次的南洋之行,回到了安平港。当然了,这里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只是在这里补给一下,顺便把几个客人送到这里。他们就是葡萄牙人和英国人的谈判代表。他们这次跟随合兴泰的船队一起抵达了安平港。其实这也是船队这次在南洋地区招摇过市的目的之一:把西洋商人都吸引到安平港来。

    按照赵永泰主持制定的海贸发展计划,此时合兴泰自己的船队主要还是负责东亚和南洋地区的市场开发。而西洋市场。暂时还是由他们西洋人自己做。等到合兴泰的船队实力再提高一个等级后,才会主动出击西洋市场。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虽然董事会成员都眼馋西洋广大的市场,不过还是接受了赵永泰的发展计划。

    合兴泰本身就是在享受垄断的暴利,所以他们当然不希望只找一个代理人,那不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吗。所以赵永泰就要求船队找来尽可能多的西洋商人,让他们都做代理,一起竞争。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合兴泰的出货价格,二来也可以防止某些西洋人的实力过于壮大。

    竞争对手多了,谈判也就越发热闹起来。特别是还有每天的成果发布为其添油加材。相对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此时的葡萄牙人和英国人显然实力严重不足。也因此,他们的贪婪欲望也就要小一些,提出的合作条件也要好一些。

    特别是英国人这个大航海时代的新丁,此时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壮大己身的实力,以便以后能够分享更多的果实,同时他们此前与合兴泰也没有利益冲突,因此他们提出的合作条件目前是最好的。看到他们的合作条件,赵永泰真是感慨万千:日后的日不落帝国此时也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而已。

    最先达成协议的当然就是同英国人之间的谈判,因为他们没有政治要求,基本上就是商业性的谈判。而他们此时在商业上的欲望也仅仅是希望能够运送更多的明货到西方。他们也知道己方现在在大航海这个舞台上只是一个新丁,也不敢提太多的要求。而且他们此时也没有太多的远洋舰队来进行这么远距离的运输。

    其实此时英国人应该也同葡萄牙驻果阿总督府达成了协议,同意他们可以在澳门自由贸易。不过相对于此时的澳门来说,安平港的诱惑力无疑比澳门要大许多。毕竟它的背后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经济集团。其供应的明货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品质上都要高出澳门不少。相信他们以后主要的贸易地点应该还是会选择安平而不是澳门。

    紧接着达成协议的居然是与荷兰人之间的商业谈判,看到这个,赵永泰不由得感叹了一句:怪不得西班牙和葡萄牙没落了,而荷兰人这个小国却能称霸十七世纪的世界海洋。

    最令赵永泰吃惊的是,紧接着达成协议的居然是西班牙人,而不是葡萄牙人。要知道葡萄牙人同合兴泰没有任何的冲突,与其谈判的内容也同英国人一样,大部分都是商业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