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贵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家大户造成剧烈冲击,对当地的农业和工坊生产破坏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合兴泰等江南商行削弱了北方的竞争对手,同时还为他们清扫出了大片空白的市场。当然了,目前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很弱,而且不稳定,还很危险。

    因此,合兴泰的核心成员们经过了多次的磋商之后,最后决定对此静观其变。不过为了减少损失,主要是永和其他加盟家族的损失,还是撤除了河南等地县一级的粮店。因为对于此时的农民军来说,县城基本上不成其为障碍,州城还能守一下,最安的还是府城。当然了,如果农民军坚决要把某个府城攻下来,没有援军,那个府城也够呛。

    同时为了避免永和的加盟家族们产生抱怨,合兴泰首先向他们开放了海贸。不过其中许多家族都没有相关的生产能力,或者是其工坊生产能力很小,因此合兴泰还向他们开放出售新式的生产器械。这下这些家族们当然高兴了,那点儿粮店的损失算,一次海贸赚得就比这个多多了。

    以前他们就想加入合兴泰,可是十大家族打死不松口,大家也就只好继续种田卖粮了。好在有了合兴泰出售的新式农具,以及农场的新式管理方式,使得他们种田所得也比以前多不少,所以大家还能够忍得住或者说强行压制住了心中那份羡慕。不过现在合兴泰愿意放开口子让大家也在其中分一杯羹,他们怎么还能忍得住。

    因此大家纷纷计算家里的家财,看看到底能建多大规模的工坊。他们就不可能跟合兴泰一样。工坊都建了,只能选择一两种产品进行生产。要知道合兴泰的新式器械可不便宜。当然了,只要能顺利生产出东西,往海外一卖,一两年也就能把本儿给赚回来,以后就是纯利润了。这样的好事儿谁不干。

    而且合兴泰还宣布长期大量收购这些产品,价格上虽然是比海贸差一些,可胜在长久。要知道这年头做海贸一年也就那么一两回,平时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在家里积压着。钱真正赚到手还要等出海的船回来,把带回来的货卖掉之后才算。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一般的富户家族都很难承受得住。

    而且万一海船出事儿了,那很可能就是倾家荡产的结果。虽然现在四海的海船有海卫舰队护航,基本上不用担心海盗的问题,但是还有天灾不是。曾经做过或者正在做海贸的那些家族都知道,在海上遇到天灾的几率并不比遇到海盗少。历年来也有不少家族因为海贸损失而家道败落,甚至是倾家荡产。

    因此,把生产出来的东西直接卖给合兴泰就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对资金的占用,二来还减少了经营的风险。当然了,卖给合兴泰的利润肯定不能同海贸相比,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完可以收回成本。这对于一些求稳,不是那么贪心的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江南的大户家族们通常都被称为家财万贯。当然,万贯只是一个比喻,他们的家产都是以十万两为单位计数的。不过中国人都有一个习惯。有了钱最先想到的就是购买田地。世家大户尤其如此,哪个家族要是家里没有个几百上千顷田地,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他家是地主。

    因此,各世家大族家里的家产,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田地。田地值钱,但是它并不能当做钱来用。而且各家也不会用田地来买东西。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要传承给子孙后代的,是家族的象征。不过除了田地,现在各世家大户并不能拿出太多的现钱。毕竟大户家族各项开支也很高,而且之前他们还购买了一部分合兴泰发售的股份。

    现在看到这些股份,不少人心里都忍不住腹诽:你们之前直接开放不就完了。非要先来这么一下,然后再开放。这不是诚心让我们心痒痒吗!虽然是这样想,但是大部分人也舍不得把这些股票卖了,先不说现在有谁会买,单是一年三成的纯利就已经让人舍不得了。

    毕竟海贸风险大,盈利周期长;卖给合兴泰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而且万一哪天合兴泰不收购了哪?而合兴泰股票的收益则是稳定、无风险,并且是纯利润。对于中小型家族或者比较保守的家族来说,合兴泰的股票就好比是另类的田地,也是可以传承子孙的。因此,如果合兴泰此时同时宣布说再次发行股票,还是会有许多家族愿意购买股票,而不愿意建工坊。

    也就是说现在不管是大小世家,都拿不出太多的现钱来购买合兴泰出售的器械。而规模太小,大型世家也不愿意做,他们觉得这样有点儿跌份儿。而江南的各大钱庄经过了前两次的挤兑之后,已经元气大伤,此时就连各家以前存的钱都不能够额支付,更何况是借款?

    因此,富鑫银行的价值就凸现了出来。此时富鑫不但有充足的资本金,而且其大股东又是合兴泰,就算是富鑫没有足够的现银,也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来达到借贷的目的。反正各家借款大部分也是为了向合兴泰购买器械。这样连取钱和存钱这两道手续都不用了。

    这招儿还是赵永泰跟后世的美国人学的。后世美国满世界贷款给别人,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些借款必须要购买美国的机械或者武器。这样美国人不但解决了国内企业的订单问题,还可以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